第32回 李石上逢怪虎 老翁吹笛驚蛟龍(2 / 2)

少間天曙,仆從來尋,李方才下來。見那笛原在草間,依舊拾起步入寺中,因受驚恐,臥病數日。病愈,方欲起行,適有舊相知的京官皇甫政,新任越州刺史,因赴任偶宿此寺,遇見李,問其何往。李道:“將欲西行,追隨大駕。”皇甫政道:“近日西邊兵馬充斥,難以行走。不如且同我到越州暫住,俟稍平靜,西行未遲。”李應諾,遂別寺僧,隨皇甫政至越州。

一日,皇甫政公事之暇,見月白風清,一時高興,欲遊鏡湖,令人具酒肴於舟中,約集僚友同李泛湖飲宴。但見月光如水,水光映月,放舟而行,如遊天際。眾官飲至半酣,皆向李請教笛韻。李就取出笛兒吹起,其聲音之妙,真足以怡情悅耳,聽者無不嘖嘖稱歎。一曲方終,隻見前麵有一葉扁舟,一童子鼓棹而行。船上立著一位老翁,高聲叫道:“大好笛音,肯容我登舟一聽否?”眾人於月下視之,見那老翁葛巾野服,衣貌堂堂,知非常人,不敢輕慢。遂請他過大船,以禮相見。

就坐後,老翁道:“偶遊月下,忽聞笛聲甚佳,故冒昧至此,欲有所陳。”李道:“拙技不足汙耳,承翁丈聞聲而來,定是知音,正欲請教大方。”老翁道:“頃所吹者,乃紫雲回曲也?此調出自天宮,今尊官已得其妙,但所吹之笛,乃紫紋竹所造。此竹生在雲夢之南,於每年七月望前生。但今年七月望前生,必須於明年七月望前伐。若過期而伐,則其音窒;先期而伐,則其音福適間細聽笛聲,有輕浮之意,當是先期而伐者。此但可吹和平繁靡之調,若吹金石清壯之調,笛管便將碎裂。”李聽了,口雖唯唯,心還未信。老翁道:“公如不信,老朽請一試之。”遂取過李所吹的笛幾吹起一曲金石調來,果然其聲清壯。及吹之入破之時,眾人正聽得好,忽地刮刺一聲,笛兒裂作兩半。眾方驚服。

老翁笑道:“損壞佳笛,如之奈何?老巧偶帶得二笛,在此當以其一奉償。”遂向衣裾下取出二笛,一長一短,乃以短者送李道:“便請試吹。”李接來一吹,果然應手應口,心中歡喜,再三稱謝。皇甫政道:“從來說寶劍贈與烈士,紅粉寄與佳人。老丈既以敝友知音,何不並將那一笛惠賜之。”老翁道:“那一笛非人間所宜吹,即使相贈,亦未必能吹。”李道:“小子願一試之。”老翁便把那笛遞過。李吹之再四,都不入調,且亦不甚響,乃言道:“此笛量非老丈不能吹,必求賜教。”老翁搖頭道:“人間吹不得。”李道:“人間吹了便怎麼?”老翁笑道:“尊官前日山穀中所吹人間之笛,尚且有虎妖聞聲而至。今於湖中吹動那一笛,豈不大驚蛟龍乎?”眾人道:“不信有這等事。”老翁道:“諸公不信,老朽試略吹之。倘有變動,幸勿驚訝。”遂取過那笛,信口一吹。

其聲震耳,樹頭宿鳥俱驚飛叫噪。到五六聲之後,隻見月色慘黯,大風頓作,湖水鼓浪,巨魚騰躍,舉舟之人大駭。都道莫吹。老翁大笑,起身告別。李道:“還不曾拜問大名?”老翁笑道:“前宵於空中喝退虎妖者,即我也。不須更問姓名。”遂跳入小舟,忽然不見。眾人大驚。

自此李得了仙笛,其技愈精。皇甫政打聽得路途稍通,即遣發起行。不則一日,來到蜀中。先投謁高力士,引至上皇駕前朝見。李將途中遇仙之事,從容啟奏。上皇聞言,十分歎異,仍令供禦。

忽見肅宗遣使來奏。言永璘王謀反,稱帝於江南。上皇大怒,命速遣將討之。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