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所表現的自信要大過我們所意識到的。我們很早便知道相信自己,因為你有信心,所以你會去完成它。當你想到自己已完成的事時,你對能做的事會更有信心。隻有失敗者才不去這樣想,因為他們隻把注意力集中在失敗和缺點上,他們看不到成功和自己的優點。
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入學考試的前一晚十分緊張。他母親對他說:“如果你不緊張,就會考取。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否則沒人會相信你。要有自信,要自立。即使你沒通過,但你知道自己已全力以赴了。”發榜後,麥克阿瑟名列第一。
當你相信自己能做出最好的成績時,你不僅會發現自信提高了,而且會發現自信會有助於你的表現。
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它們都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成功未成,先嚐苦果;壯誌未酬,先遭失敗。要知道,一個人的生活目標越高,越是好強上進,就越容易感受到失敗。當然,失敗有大有小,比如學習上的困難,工作中的不順,同事間的摩擦等,這些都屬於一些小事,但積累起來卻會消磨人的銳氣。有些重大失敗則往往會對一個人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摧毀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使人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嚴重影響自身發展。
但是有些失敗能引導一個人產生創造性的變遷,它不僅能增強韌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引導人們以更好的方法滿足需要。
也有些失敗不僅會給人們造成心理上的傷痕,而且也會造成行為上的偏差。因此,我們要從生活自身的邏輯出發,要求人們變通進取,從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產生創造性的變遷。成功的邏輯要求人們增強生活的勇氣,來戰勝失敗。一位哲人說過:“迎頭搏擊才能前進,勇氣減輕了對命運的打擊。”無數偉人就是在層層疊疊的困境和失敗中鍛煉了這樣的勇氣和膽識。
同時,它還要求人們增強失敗容忍力。這種能力的高低不僅取決於身體健康條件以及過去的經驗和學習,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對失敗的知覺判斷。知覺判斷愈符合客觀情況,愈能增強自信心和提高挫折容忍力。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會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戰勝失敗,把自己鍛煉得更加成熟和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