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的選擇沒有錯,但一定要謹慎行事。”我本想要說服他的,反倒被他說服了。
“謝謝老師的提醒,做事謹慎固然重要,但必要的果決更為重要,以往我就是因為總是瞻前顧後地思慮過多而錯過了許多難得的時機。”年輕人顯然已真正成熟得要讓我輩自慚形穢了。
在與老師的兒子對話後的好幾天裏,我細細地檢視了一下自己和周圍一些人的生活,我不無驚訝地發現:我們很多人所走的路,其實都並非是自己選定的道路,大都是受了他人觀念或意見的影響,雖然走得比較穩當,比較順利,也不乏成功,但終究不是發自內心的選擇,因缺乏挑戰的磨礪,缺乏激情的推動,到後來多是被機械地裹挾著前行,甚至陷入無端的盲動之中,不知不覺地失去了本應該朝氣蓬勃的自我。
今天國慶節,大半輩子沒有走出偏遠山村的我的小學老師,托兒子的福,遊覽了南方六省市的美景。歸途中,她特意在哈爾濱做短暫停留,向我講訴起她兒子這一年來在事業上創造的不可思議的奇跡時,我的老師滿臉的自豪一覽無餘。
“多虧當初他有主見,沒有聽我們那自以為是的意見啊!” 我不禁由衷地慨歎道。
“是啊,孩子說得對,最重要的是選準自己的路。”老師和我一樣讓年輕人給補上了生動的一課。
很多的時候,我們許多人往往懶於動腦,疏於思考,喜歡抄襲別人的已有的成功之路,喜歡為別人設計一些自以為是最正確的人生之路,但很少捫心自問:那些道路是否是最適合自己的?是否是別人最願意走的?隻是想當然地、盲目地隨著某些世俗的觀念或潮流,讓人亦步亦趨地往前走著,勞心勞力地奔波忙碌著,失去了很多的樂趣,甚至完全迷失了自我,還渾然不知。
如是,且讓我們每個人都大聲地提醒自己――將目光投向自己心靈選定的前方,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堅定而執著地走下去,那樣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
從父親那裏得到的
父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一輩子認認真真、任勞任怨,得了不少獎狀。臨到退休前,工廠倒閉了,他不願伸手向兒女要錢,快六十的人了,又弄台倒騎驢上街賣烤地瓜,風裏來雨裏去,掙不多的辛苦錢,可他很滿足,臉上總能見到那發自內心的笑意。
兒子在機關裏做一個小職員,幾次升遷機會沒把握住,便怨天尤人,暗歎自己沒有家庭背景,要不早就弄個一官半職,在人前人後揚眉吐氣了。時間一久,他竟消沉下去,覺得這輩子怎麼努力也是白搭。於是,工作敷衍了事,沒事兒就喝酒、玩牌,回家跟老婆經常吵嘴。父親批評過他兩次,他頂撞道:“誰讓你沒能耐呢,你也別指望我有多大出息了。”氣得父親無言以對,仿佛自己真的犯了多大的錯誤。
女兒高三那年,出了一場車禍,截去一隻胳膊,結果那年以十分之差高考落榜。後來,她開始做買賣,時掙時賠,幾年下來,一盤點,還欠別人一萬多塊錢。
父親下崗那年,她費了好大的勁兒,貸了一筆款,跟一個朋友合夥做水果批發生意。不幸的是,沒看準行情,結果一下子陪進去五萬塊錢。父親來看她時,她硬是擠出一絲微笑,反過來安慰父親別跟著上火,她會想辦法東山再起的。父親就拍拍她的肩頭,鼓勵道:“是的,世間沒有趟不過去的河。”
一無所有的她,經過流汗流淚甚至是流血的拚搏,幾年後終於成了那座城市裏赫赫有名的獨臂富翁,擁有數百萬資產的私營企業,而且還在不斷地發展著。
她無數次地感慨,說自己擁有一個好父親,她今天的成功要感謝父親,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了許多書本上得不到的寶貴東西,比方認真、勤奮、執著這些優秀的品質等等。
麵對同一位父親,一個抱怨,一個感激,兒子和女兒不同的取舍,決定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走向。由此想開去,我們在生活中多麼需要學會自強,學會從他人那裏汲取向上的力量啊。
你也可以有一個芬芳的心願
老人的小屋在大山的深處,在近乎罕有人至的北極村以北的樺樹嶺腹部,一條小溪從小屋前靜靜地流過。
見到老人時,他正悠然地倚靠著一塊青石板上,愜意地曬著太陽。
我問老人:“聽說您一個人在這裏生活了十幾年了?沒有寂寞的感覺嗎?”
老人樂嗬嗬地說:“我不知道啥叫寂寞,我隻知道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不解地問:“您這麼大年紀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是啊,早晨起來,帶著我的大黑(一隻忠厚的老狗),看看我房前屋後的果樹、菜園,瞧瞧我那些歡蹦亂跳的雞鴨鵝兔,滿眼都是生長的快樂。等露水退去了,順著那條山梁往上走,能看到一大片特漂亮的白樺林,隨便找一棵,隻要你願意,就會從那上麵一個個像疤痕似的亮眼睛裏,讀到很多生活真實的秘密。還有,你隻需俯下身來,腳邊的每一棵小花小草,都會跟你說很多的話呢……”老人說著,忽然將手指放到嘴邊做了屏聲的手勢,把頭仰向蔚藍的天空。追著老人的目光,我看到了一團潔白如絮的薄雲,正變幻著形態朝遠處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