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笑了:“當初,也沒有人逼著你們做那樣的選擇啊。其實,我的生活,也並非你們想象那樣幸福無邊,我也有許多的煩惱,我也曾羨慕過你們的生活,隻是後來我知道了――每個人無論選擇了怎樣的生活,無論情願的還是不情願的的選擇,隻要身在其中,就要學會喜歡,學會從中品味幸福。”
聽了林凡的話,大家釋然了許多――-是啊,不管是自己選擇的,還是命運安排的,哪一種生活裏麵都包含著無數的苦辣酸甜,幸福或糟糕,都是經營的結果。隻有自己學會熱愛眼前的生活,學會從中創造快樂,學會從中享受快樂,才會擁有幸福的人生。
一位詩人說得好――每一種生活都可以芬芳的,隻要發自內心地喜歡。
你也可以有一個芬芳的心願
2006年4月的一天,她看到一部震撼心靈的紀錄片,片中講述了非洲有一種瘧疾平均每30秒鍾就要奪去一個孩子生命。隻有5歲的她不由自主地搬起小手開始數數,數到30,她驚恐地喊道:“媽媽,我們不能讓那些小朋友死去!”
媽媽告訴她:“有一種泡過殺蟲劑的蚊帳可以保護小朋友不被蚊蟲叮咬,但他們買不起。”
“我們可以幫他們啊!媽媽,我以後不買零食,不買芭比娃娃和故事書了,我們捐錢給非洲的小朋友買蚊帳。”她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在媽媽的幫助下,一頂足以保護4個人的大蚊帳,很快便通過美國的一家慈善機構――“隻要蚊帳協會”送抵非洲。
她沒有因為成為“隻要蚊帳協會”最小的捐贈者而欣然,而有些沮喪地想:“還有那麼多孩子需要蚊帳,自己的力量太微小了。”
忽然,她想到了募捐。想到了就去做,為了發動更多的人來幫助非洲的小朋友,她設計了自己用歪歪扭扭的字簽名的證書,發給每個捐款的人。
很快,她便成為人們讚歎的“愛心天使”。2006年8月,她用募集來的100美元購捐了10頂蚊帳,並被“隻要蚊帳協會”授予“蚊帳大使”。
她的愛心傳遞活動還在繼續。社區的牧師在教堂裏講訴了她的故事,還動員她和她的愛心支持者在聖誕節搞了一場感人的募捐會演。此後,她還到各地去宣講用蚊帳救人的故事。隨著捐贈者越來越多,她的個人情況、募捐事跡等都被放在了“隻要蚊帳協會”網站的首頁。她的行為吸引了世界眾多人們的目光,捐獻蚊帳的人越來越多,著名球星貝克漢姆也收藏了她寄來的證書,並將圖片放在了個人網站上。最為神奇的是,她還給比爾·蓋茨寫了一封募捐信,由此,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向“隻要蚊帳協會”捐獻了300萬美元……
2008年7月,為了拍攝一部名為《孩子救孩子》的公益紀錄片,她第一次踏上了非洲大陸,在加納斯蒂卡村,她看到了非洲孩子們在蚊帳上用紅筆寫了她的名字,並手舞足蹈地用土語親切地喊著她的名字。而此時,隻有7歲的她已經募集了6萬美元,可以購買6000頂蚊帳,足以拯救近兩萬人。
她的名字叫凱瑟琳,如今已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她愛的行動依然在繼續……
一位記者在報道凱瑟琳的事跡時,由衷地感慨道:“一個有愛心的孩子,一個有了想法就去行動的孩子,告訴我們――隻要願意並努力,誰都可以創造神奇與美好。”
沒錯,一個人隻要有了芬芳的心願,就一定會向世界綻放醉人的馨香……
芬芳的100美元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世界巨富洛克菲勒像往常一樣簡單地用過早餐,便開始忙碌地處理起一天的繁重工作。
突然,他的目光停在一封陌生的來信上麵。寫信人是紐約市的一個自稱叫保羅的乞丐。信中,保羅向洛克菲勒提出借100美元,以渡過眼前的生活難關,並承諾等他以後有了錢會加倍償還的。洛克菲勒望著那幾行七扭八歪的字,輕輕地笑了笑,他以為保羅所謂的借錢,隻不過是在向他變相地乞討而已,但他還是按信上留下的地址,親自給保羅寄去了100美元。
沒想到,一周後,保羅寫得十分認真的借條竟翩然而至。洛克菲勒輕輕掃了一眼借條,微微一笑,便將其隨手放到了一邊,他心裏並沒有想過要保羅還錢。不過,保羅的鄭重其事還是給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