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從前,是一道無解的方程(1)(3 / 3)

再聽到身邊有人抱怨這個不公平、那個不合理,也不再去大聲地辯解或附和,心裏話:一切都很正常,不過是誰去看,從哪個角度看,關乎誰的利益而已。

再不會去斤斤計較一份工作自己多做了多少,不會在意一堆好事自己少攤了幾件。心輕上天堂,連芬芳的夢裏都多了好些山青水秀的內容。

哦,淡定真好!

淡定的老翁,將一臉的平和交給了夏日濃濃的榆蔭;淡定的學者,將一懷的情思交給了靜靜的書齋;淡定的農夫,將一份豐收的喜悅看成是老天對自己勤勞的獎賞;淡定的水果攤主,用小刀剜掉蘋果上潰爛的部分慢慢享受一份別樣的香甜……

淡定,不隻是一種生活姿態,更是一種胸襟,一種氣度,是一種生命從容、靜美的方式。淡定真好,帶著一份淡定,漫步在晨曦中,會感受陽光一點點地溫暖胸前背後;帶一份淡定,仰首星空,會感受浩瀚正一點點地擴展著心境。那樣的時刻多美啊,淡定,淡定,我聽到了世界最美妙的聲音,正緩緩地流過心靈。

另起一行

他年輕曾進入政界,但命運似乎總是有意地跟他作對,因政見不同,他又喜歡率性直言,不免屢遭政治是非的牽連,數次被投入監獄。50歲那年,當初與他一起入伍的同鄉,如今已胸前佩滿勳章榮歸故裏時,他仍沒有獲得一官半職,依然窮困潦倒。

從政之路屢敗屢戰的他,終於在年過半百時決定另辟新路――投身商海。他雄心勃勃地涉足了好多個領域,從金融到房產,從餐飲到加工貿易。然而,也許是命運多舛,他在商海中頻遭風雨,雖然他頑強打拚,但收獲的還是一連串的失敗,到頭來不僅血本無歸,還債台高築。華發滿頭的他,常常為躲避上門的債主而有家難歸,四處漂泊。

53歲那年,在許多人的眼裏,人生已輸得很慘的他,應該低頭認命了,可以就此借酒買醉,也可以得過且過地打發餘生了,而此時的他心頭仍燃燒著簇新的夢想。幾經斟酌後,他又將奮鬥的目標投向另一個嶄新的天地――寫作。

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認為他的這個選擇實在是荒唐透頂了,人們普遍認為寫作要從年輕時起步,大家很難想象一個連溫飽都成問題的53歲的老人,此時開始嚐試自己並不擅長的寫作將會有什麼樣的成就。

然而,他卻在眾人紛紛湧來的困惑和嘲笑中,毅然地拿起了筆,激情澎湃地開始書寫自己對社會、曆史和人生深邃而獨特的思考和感受。誰也不會想到,他這次人生轉航竟抵達了理想的彼岸――他奇跡般地向世人奉獻出一部風行天下的小說,那就是跨越時空深受全球無數讀者喜愛的經典名著《唐·吉訶德》。

沒錯,他就是350多年前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

一位傳記作家在整理關於他的資料時,這樣感慨道:“他就像他小說中的人物唐·吉訶德一樣,自信得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固執得近乎愚笨,但最可愛的一點,是他屢屢碰壁之後,懂得人生在該轉彎時要毅然地轉彎,就像寫作時另起一行,開始書寫新的段落……”

這位傳記作家說得極是――即使屢遭失敗的重創,也不必悲觀消沉,而應該自信地仰起頭來,“另起一行”,寫下了那位硬漢子作家海明威所言的“生命可以被打倒,就是不被征服”的輝煌篇章……

人生是一盤棋

父親是一位中學教師,平素喜歡下棋,喜歡翻閱有關棋類的書刊,電視上有棋賽轉播是他最喜歡的節目,尤其是象棋和圍棋,一有空閑,就一個人坐在那裏津津有味地琢磨棋譜,但他的棋藝並不算很高,隻能算是一個超級業餘愛好者。

父親最特別的不是他喜歡下棋,而是他下棋時的那份認真和投入,絲毫不遜色阿城的那部著名的小說《棋王》中的主人公王一生。對他下棋時表現出來的那副十足的認真,我曾不以為然地在心裏嘀咕:又不是什麼關係重大的事情,不過就是業餘消遣而已,輸了再重來就是了,沒必要那麼較真。可轉而一想,父親做什麼事情一向都是很認真的,便以為那是他的性格所然。

父親跟我下棋,每次隻下一盤,無論輸贏,一盤棋結束了,任我怎麼請求或激將,他都絕對不肯接著下第二盤。若是我輸了,他會欣然地指教我:“回頭想想,輸在哪裏了。”若是我僥幸獲勝,他便會遺憾地搖搖頭,好像不認識似的望著我說:“你進步挺快啊,我得總結總結教訓了。”

臨近高考,我想放鬆一下緊張的心理,便請求與父親下棋。父親仍是一臉的嚴肅認真:“說好了,還是老規矩,今天隻下一盤棋。”

不到一個小時,一盤棋就結束了。我意猶未盡地央求父親再下一盤,父親固執地堅決不肯。我有些失望地說:“不就是下一盤棋嘛,有什麼大不了的?你那個呆板的規矩該破一破了。”

“下了好幾年的棋了,你還沒有悟出一點兒棋道啊?”父親問我。

“我的棋藝不是在穩步提高嗎?還要悟什麼棋道?”我有些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