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令狐衝帶同女弟子前赴嵩山,不戒和尚、田伯光、桃穀六仙也都跟了來。從儀琳口中,令狐衝得知,小師妹已經跟林平之成婚。縱聲大笑,發足狂奔,大醉之後,伏案而睡。嵩山弟子引路,被十餘名瞎子攔路,令狐衝認出是被自己刺瞎眼睛的十五人。幸虧不戒力大,提起嵩山弟子就扔,兩名嵩山弟子慘死。

左冷禪親自迎接,方證、衝虛、天門、莫大、嶽不群夫婦等先後到來。嶽不群出奇地對令狐衝好,言語間有重將他收歸門下的意思。左冷禪用殺費彬一事,堵住莫大嘴巴。然後“征求”泰山派意見,泰山派出現內鬥,持堅決反對並派意見的天門道人不幸犧牲。剩下恒山和華山,令狐衝唯師父馬首是瞻,一切聽師父的。嶽不群發揮了長篇高論,最終的意見是同意並派,出入預料。令狐衝醒悟,原來師父要我重歸門下,指的是五嶽合並之後,自然成為一家。令狐衝說過的話也不能反悔,並派之事已定,至於掌門一席由誰來出任,桃穀六仙倒是當仁不讓。以往說話纏夾不清的桃穀六仙,今天搞起破壞來有條有理,倒似有高人指點。

心理分析

非常可惜,對付左冷禪的鬥爭還沒開始,泰山派內部倒自己先打起來了。雙方各有理由,爭鬥激烈。不管是被左冷禪收買也好,逼迫也好,總之內部鬥爭比對外激烈。

中國人特別講禮貌,注重道德規範,理想的狀況就是見麵的時候,每個人都很有禮貌,彬彬有禮。那麼,為什麼這麼重道德的國度裏也會有明爭暗鬥呢?

“仁者愛人”,“愛人如己”,這些都是極高的道德理想,真能做到,當然讓人欣慰。但在普通人都還做不到的情況下,把它定為標準,就可能成為虛偽,僅僅是一種表麵現象,起到的作用隻是壓抑個人真實的情感。比較遺憾,孔子沒能跟父親生活,那樣的話,他就不至於把父親過度美化,出現理想父親的形象。因為一起生活才能體驗到,跟父親之間的感情並不純粹隻有愛,除了愛還有其他的情感衝突,甚至是激烈的衝突,多少總有些地方不盡如人意,不是那麼理想。父子尚且如此,何況外人?

像愛自己一樣地愛別人,那前提條件是知道怎麼愛自己。恰恰是很重要的這一點被人忽略了,一個不知道怎麼愛自己的人,是不可能愛別人的。因為他會按照自己的方式,誤以為是愛別人,其實剛好不是。比如說,我可能誤以為,忍氣吞聲,不跟人計較,這就是愛別人的表現。這種做法特別害人。害人又害己。

碰到過一個家庭,母親為了孩子忍受煎熬,日子過得極為艱難,把孩子當做命根子,寧可自己忍受所有的痛苦,也要拚命培養孩手,為的就是將來有一天孩子出人頭地。不僅忍受痛苦,不斷付出,而且把孩子當成掌上珠,處處忍讓,自己心裏難受,就是不願意孩子受到傷害。後來求助谘詢師了,問題非常嚴重,沒辦法處理,母親不斷抱怨孩子,說自己都能為孩子付出那麼多,為什麼孩子就不能為自己考慮一下?

這是非常常見的一類心理問題,這位母親受到這樣的待遇,有這樣的回報,特別活該。活該如此。母親不知道尊重自己,一味地為孩子付出,短時間之內一般不會表現出來,時間久了之後,問題就會暴露,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她會期望別人以同樣的方式回報自己。當得不到期望的回報時,就會把責任歸到對方身上。這不是活該是什麼?如果你是真心為了孩子,就應該尊重自己。可以為孩子付出,但不能成為獲得回報的理由,你可以期望,但沒有理由不允許對方不回報。你付出是你願意,人家願不願意回報,要由別人自己決定。如果你付出就是為了獲得回報,那你其實不是真心對孩子好。自己這麼自私,孩子對你自私當然是應該的。這種問題在谘詢中還不好解決,因為母親會堅決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對的,沒有任何問題,不需要改變。沒有改變動機的心理問題是不太可能解決的,谘詢師不可能代替來訪者作出改變。

不表達自己的需求,一味忍氣吞聲,它的害處還表現在其他很多地方。就像上麵這個家庭,如果形成一種風氣,整個家庭都忍氣吞聲,誰也不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表達自己的情感,就會出現很嚴重的後果。因為所有沒有得到表達的情緒,都不會自動消失。暫時可以壓抑下去,時間長了就會自動爆發出來。

爆發出來以後,整個家庭上空會布滿陰雲,空氣很不順暢,這裏爭那裏鬥,誰也說不清楚究竟什麼地方出了問題。看起來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就是會鬧得破天荒。

跟美國人相比,中國人普遍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有了事情,不到迫不得已,死活不肯拿到台麵上來說,寧可自己憋著。很多人有這樣的理解,覺得表達了沒用,所以就不表達了。的確有時候表達了,事情也不會因此而改變,所以感覺表達沒有用。其實不是這樣,表達的作用不在於改變,而在於就是要表達。沒有經過表達的情緒,會一直壓在我們內心,而一旦把它表達出來,分清楚了,一般幾分鍾,幾個小時,最多不超過兩天,情緒自然就沒有了。有的人擔心表達出來會傷害別人,後果更嚴重。我們說的表達,並不是非要打上一架,吵上一通,才叫表達,相反,很多情況下像吵打這樣單純的宣泄是根本起不到效果的,真正起效果的是宣泄之後的理解,反思。通常情況下,隻要說出來就好了。說出來永遠比憋在心裏要好。用泰山派內鬥的例子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