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左冷禪與嶽靈珊比劍,嶽靈珊事先約定,隻要能在左師伯麵前使上十三招,就算自己贏了,左冷禪心想,能讓你使上三招,姓左的已經麵目無光了,怎容你使上十三招?嶽靈珊出劍,使的都是嵩山精妙劍法,卻又連左冷禪都沒見過。左冷禪看得入迷,十三招已過。左冷禪使出絕世神功,嶽靈珊劍刃寸斷,折成數十截掉在地下。勝負難定,但眾位英雄看得明白,顯然是左冷禪功夫高明得多。
左冷禪登台受任掌門,嶽靈珊認為左冷禪劍法不能勝過爹爹。嶽不群經過一番謙虛,登台比劍。眼看嶽不群敗陣,左冷禪手心中了一針,詭秘之極。劍法一變,兩人劍招路子極為相似,劍法既快又奇。盈盈和令狐衝同時想到一個人:東方不敗。兩人所使的,正是當日東方不敗用的功夫。左冷禪一聲長叫,雙眼已被刺瞎。左冷禪長劍一抖,自中震斷,仰天大笑,飛身下台。
嶽不群不再推辭,坐上掌門席位,安頓五嶽各派事務,走到令狐衝麵前,第一次和顏悅色地叫“衝兒”,邀請他一同回華山,跟師娘聚聚。令狐衝感到莫名的恐懼,不敢再回華山。
心理分析
精神分析心理學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理智化。理智化是一種防禦機製,通過思考一些非常高深的大道理,來回避真實的情感,這就是理智化。理智化普遍存在於一類人群,是知識分子。用得過多,就會成為心理障礙。莎士比亞作品裏有一個理智化的典型例子:哈姆萊特。哈姆萊特在想到複仇的問題時,猶豫不決,因為他覺得,複仇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問題。通過思考國家、社會的大問題,來回避個人情感,這就是典型的理智化。
生活中的例子不會像哈姆萊特表現那麼典型,但也還是非常常見,挺容易識別。比如說,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愛探討高深的問題,愛講道理,很少涉及私人情感問題。迫不得已,非要談到的時候,也能擺出一些堂而皇之的大道理,作為回答。你問他:“你戀愛嗎?”他可能回答:“人都是有追求的,人生的終極目標,是超越現實,擺脫現實的困擾,達到‘道’的境界,冥冥之中感受宇宙中生命本源的力量,那才是人生最高級的享受和追求。至於戀愛問題嘛,那不過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不是我們追求的全部,不能把它當成人生唯一的追求目標。”你再問他:“你吃飯嗎?”他會回答:“吃飯乃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不吃飯怎麼行呢?不吃飯的人不就餓死了嗎?餓死了的人,死是完全沒有價值的,人怎麼會去做這種沒有價值的犧牲呢?”
有人馬上會想到一個人物,《大話西遊》裏的唐僧。經典台詞之一:“悟空你也真調皮呀!我叫你不要亂扔東西,亂扔東西是不對的。哎呀!我話沒說完你怎麼把棍子扔掉了?月光寶盒是寶物,亂扔它會汙染環境,砸到小朋友怎麼辦?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一聽就想抽他嘴巴,但是又拿他沒辦法,因為他的確沒說錯。這也是理智化的一個特點,他的話明明很讓人憤怒,但又挑不出錯誤,隻能讓你鬱悶。唐僧到處是這樣的經典台詞,也難怪孫悟空痛苦無比。有人願意用自殺來避免聽他囉唆,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些長輩說話的時候也有這個特點,愛擺出一副教育人的姿態:“我們現在來談談關於孩子早戀的問題,你們這些年輕的孩子,都太幼稚,沒有經曆過生活的磨難,不知道幸福來之不易。不懂得把握青春,好好學習,將來做一番努力,當大有作為。年紀輕輕怎麼就去考慮那些成年人的問題呢?事業有成,找個對象是很容易的事情,現在浪費青春,不好好把握,將來一事無成,那還談什麼成家立業?”相信不少早戀的朋友都遭受過這種受教育的痛苦,因為有這個毛病的前輩,大有人在,實在不止一個兩個。
乍一看,理智化的人所說的這些道理,似乎都對。事實上也的確都對,那為什麼還那麼遭人反感?為什麼要說他們是病態的,不健康的?問題在哪?有什麼害處?
害處就在於,說這些道理的時候,道理本身會蒙蔽我們真實的感受。相應的感受得不到表達,而隻是通過想一個道理,道理想明白了,感受也就被壓下去了。習慣於此,我們就會不自覺地用道理來壓抑感受。壓抑太多,心理問題也就出現了。理智的人壓抑情感比較徹底,什麼樣的情感都可以通過想道理來壓抑,但相對來說,理智的人壓抑最多的是憤怒。所以我們會發現,那些平日裏特別理智,從來不動怒,特別講道理的人,偶爾發怒的時候會暴怒,憤怒起來非常強烈,特別恐怖。另外一點,由於他本身壓抑憤怒很多,所以他跟你講道理的時候,背後是經常帶憤怒的,但他自己會把憤怒隱藏,然後給你講大道理。情緒隻能在表麵上隱藏,實際上是藏不住的,你能感覺到他的憤怒,所以聽他說話你也會憤怒。隻是說不上來為什麼憤怒,所以會感覺很難受,又想憤怒,又覺得無從表達,因為他的話都是對的,沒有什麼漏洞可以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