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外彙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性外彙市場。20世紀70年代以來亞洲美元市場的興起,使香港金融業獲得新的發展,1973年,香港取消了外彙管製,國際資本大量流入,經營外彙業務的金融機構不斷增加,外彙市場越來越活躍。

香港外彙市場和倫敦、紐約外彙市場一樣是一個無形市場,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或正式的組織,是一個由從事外彙交易的銀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外彙經紀人組成,電話、電傳等通訊工具聯結起來的網絡。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該市場的國際化以及港幣和英鎊脫鉤同美元掛鉤,美元逐步取代英鎊成為市場上交易的主要外幣。香港外彙市場上的交易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港幣和外幣的兌換,其中以和美元的兌換為主。另一類是美元兌換其他外幣的交易。

12.4.5 外彙市場的交易品種

在外彙市場中,外彙交易的品種主要有:

1.即期外彙交易

即期外彙交易也稱現彙交易或現彙買賣,是指外彙交易雙方在外彙買賣成交後,以於當日或兩個營業日內成交時的彙率進行交割的一種交易方式。這裏所說的成交,是指雙方已就外彙買賣的彙率(價格)數額,幣種等達到一致或達成協議,或者是口頭協議或者是書麵協議。這裏說的交割是指購買外彙者支付某種貨幣的現金,出售外彙者交付指定的外彙行為。

2.遠期外彙交易

遠期外彙交易又稱期彙交易是指外彙買賣雙方在成交後,按照遠期合同規定,約定交易幣種、金額、彙率、交割地點和交割期限,以便在未來約定的某一日期辦理交割的一種外彙交易。期彙交易與現彙交易的主要區別在於起息日的不同,凡起息日在兩個營業日以後的外彙交易均屬遠期交易,遠期交易的交割期限通常為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有時也有長至1年,短至幾天的,其中最常見的是3個月。

3.套彙交易

套彙交易是指利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外彙市場上某些貨幣的彙率差異進行外彙買賣中套取差價利潤的交易方式。由於空間的分割,不同的外彙市場對影響彙率諸因素的反應速度和反應程度不完全一樣,因而在不同的外彙市場上,同一貨幣的彙率有時可能出現較大差異,這就為異地套彙提供了條件。

4.外彙期貨交易

也叫期貨合同,它是交易所製定的標準化合同,在合同中交易雙方約定一個協議價格,並規定雙方在未來某一時刻按這一價格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商品、貨幣或有價證券等。外彙期貨交易的目的主要是套期保值,避免未來外彙資金流入或流出遭受彙率不利變動的影響。由於20世紀70年代浮動彙率逐漸替代了固定彙率,使彙率波動加劇,為了有效防範彙率風險才產生了外彙期貨交易。

5.外彙期權交易

外彙期權交易是一種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刻或時期按某一約定價格以一種貨幣交易另一種貨幣的合同。買方按照合同規定買入或賣出外彙所使用的價格稱為執行價格或履約價格。期權買方為獲得期權而支付給賣方的費用稱為期權費或期權價格。外彙期權交易分為交易所外彙期權交易和場外外彙期權交易;看漲期權交易和看跌期權交易,看漲期權交易是指期權購買者具有在未來以確定彙率購買一定數量外彙的權利,其出售者有應購買者的要求出售或保留外彙的義務,看跌期權交易是指期權購買者具有在未來以確定彙率出售一定數量外彙的權利,其出售者有應購買者的要求購買或不購買外彙的義務;歐式期權交易和美式期權交易,歐式期權交易是指在合約到期日才能執行的期權,不能提前交割,大部分場外交易采用它,美式期權交易是指在合約到期日或到期日前任何一個營業日被執行的期權,多為交易所采用。

6.外彙投機交易

外彙投機交易是指根據對彙率變動的預期,有意保持某種外彙的多頭或空頭,希望從彙率變動中賺取利潤的行為。外彙投機有兩種形式:先賣後買,即賣空或稱“空頭”。當投機者預期某種外幣的彙率將下跌時,就在外彙市場上以較高的價格預先賣出該種貨幣的期彙,若到時該種外幣的彙率果真下跌,投機者就可按下跌後的彙率低價補進現彙,交割遠期合約,賺取差價利潤;先買後賣,即買空或稱“多頭”。當投機者預期某種外幣的彙率將上升時,就在外彙市場上預先以低價買進該種貨幣期彙,若到期時該種貨幣的彙率果真上升,投機者就按上升後的彙率賣出該種貨幣的現彙,從中賺取投機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