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倫敦外彙市場
倫敦外彙市場是無形外彙市場,完全通過電話電報或網絡完成交易,有250多家外彙指定銀行(包括英國的商人銀行,清算銀行和外國銀行設在倫敦的分行),90多家外彙經紀商,其中有些經紀人還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
倫敦外彙市場的外彙交易為即期交易和遠期交易,對每筆交易金額,並無具體規定和限製,倫敦外彙市場上外幣套彙業務十分活躍,自從歐洲貨幣市場發展以來,倫敦外彙市場上的外彙買賣與“歐洲貨幣”的存放有著密切聯係。歐洲投資銀行曾積極地在倫敦市場發行大量歐洲德國馬克債券,使倫敦外彙市場的國際性更加突出。
2.紐約外彙市場
二戰後,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對外貿易、資本輸出的迅速發展,美元取代英鎊成為關鍵貨幣,加之美國實行的外彙開放政策,紐約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不斷提高,交易量占國際外彙交易量僅次於倫敦,是世界最重要的外彙市場之一。
紐約外彙市場是最複雜的,同時也是最具特色的外彙市場,具體表現為:(1)由於美國對經營外彙業務不加限製,政府不專門指定外彙專業銀行,因此,幾乎所有的美國銀行和金融機構都可以經營外彙業務,如商業銀行、儲蓄銀行、投資銀行、人壽保險公司和外彙經紀人等等,其中又以商業銀行為主。目前,紐約外彙市場主要包括180多家美國商業銀行,200多家外國銀行在紐約的分支機構、代理行以及代表處。(2)紐約外彙市場交易活躍,但和進出口貿易相關的外彙交易量較小,因為在美國的進出口中大多數以美元計價結算。在紐約外彙市場上,外彙交易的相當部分和金融期貨市場密切相關,美國的企業除了因進行金融期貨交易而同外彙市場發生關係外,其他外彙業務較少。(3)紐約是世界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世界各地的美元買賣,包括歐洲貨幣市場和亞洲美元市場的交易,最終都必須在美國,特別是紐約商業銀行的賬戶上的收付、劃撥和結算。紐約外彙市場的大商業銀行,通過在海外分支機構極其廣泛的國際聯係,承擔著國際結算和資本流動的主要結算任務。
3.東京外彙市場
曆史上,日本曾是實行外彙嚴格管製的國家,外彙交易受到多方限製,外彙市場的產生和發展都較其他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緩慢。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在國際金融自由化浪潮的衝擊下,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係列金融自由化措施,迎來了交易貨幣、交易種類多樣化的質的飛躍,從而東京外彙市場達到了與紐約外彙市場並列的自由程度,成為國際性的外彙交易市場。
4.歐洲大陸外彙交易市場
歐洲大陸外彙交易市場主要由法蘭克福市場、蘇黎世市場、巴黎市場和一些歐元區成員國的小規模的市場組成。其中,最主要是德國的法蘭克福市場和蘇黎世市場。
法蘭克福是德國中央銀行——德國聯邦銀行所在地。由於德國經濟實地雄厚,且長期以來實行自由兌換製度,法蘭克福在歐洲市場上僅次於倫敦。歐元誕生後,作為歐洲銀行所在地的法蘭克福成為歐元發行和交易的主要場所,2001年法蘭克福取代東京成為世界第三大外彙交易市場。
蘇黎世市場是世界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瑞士法郎是世界上最穩定的貨幣之一。在歐洲支付同盟時期,瑞士法郎是當時唯一可以將貨幣自由兌換成美元的貨幣,這就是蘇黎世外彙市場在國際外彙交易中一直處於比較重要的地位。蘇黎世外彙市場也是無形市場,而且不通過外彙經紀人或外彙中間商,這與倫敦、紐約的外彙市場不同。
5.新加坡外彙市場
新加坡外彙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隨著新加坡成為一個新型國際金融市場而發展起來的。新加坡外彙市場地理位置適中,時區差距優越,使其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重要外彙市場。1978年6月,新加坡取消了外彙管製,促進了新加坡外彙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新加坡外彙市場由經營外彙業務的本國銀行、經批準可經營外彙業務的外國銀行和外彙經紀人組成,其中外資銀行的資產、存放款業務和淨收益都遠遠超過本國銀行。
新加坡外彙市場是無形市場,外彙經紀人在外彙交易中起著重要作用,大部分交易都由他們辦理,並通過他們的國際聯絡網把新加坡和世界各個金融中心聯係起來。在市場上交易的幣種不受限製,但以美元為主,約占交易額的85%。
6.香港外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