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日本的對外經濟貿易(2 / 3)

3.貿易地理方向的變化

從出口的地區分布來看,戰後日本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大體上各占一半。發達國家一直以來是日本重要的出口市場,在1975—1995年間,日本對發達國家的出口貿易額增加了9倍多,年均增長幅度為12.4%,從而使得這一地區在日本出口市場構成中所占比重由42%上升到55%,最高時(1986年)曾達62.7%。但是,在發達國家出口市場,日本對美國的出口增長表現出了一波三折的特征,而對歐盟的出口卻呈現出穩定持續增長的態勢。由於日本對美國的出口大於進口,有巨額的貿易順差,日美貿易摩擦加大,日本對美國的出口仍將呈現下降的趨勢。與此相反,在對歐盟的出口貿易中,出口額由1975年的56.8億美元逐步增長到1995年的720.9億美元(除了1993年略有下降外),年均增幅高達13.6%,超過了同期日本出口總額的年均增長水平,歐盟在日本出口市場構成中所占比重也相應的由10.2%上升為15.9%。發展中國家同樣是日本重要的出口市場,尤其是亞洲地區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如中國、新加坡、韓國、泰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以及中東產油國等,均是日本出口的主要對象。

在進口地區分布上,戰後日本的進口與出口方向基本相似,對來自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進口也大致各占一半。對發展中國家的進口,在20世紀70年代因石油價格的上漲,使發展中國家在日本進口貿易中的地位急劇上升,所占比重由1973年的42.4%上升到1980年的60.3%。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石油價格疲軟趨跌和日本對石油等初級原料進口的減少,發展中國家所占市場份額1995年降到了45.6%。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中,南亞、東南亞和中東地區是日本主要的進口市場,如東南亞地區在日本進口市場構成中所占比重,自石油危機以來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態勢,由1975年的18.3%增加到1994年的32.9%。

4.跨國公司在日本對外貿易中起重要作用

跨國公司作為日本開展對外經濟活動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其對外貿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990年至1994年間根據海外資產計算的100家最大跨國公司中,日本跨國公司增長最快,從1990年的11家增加到1994年的19家。主要分布在電子、貿易、汽車與零配件、金屬加工、計算機等行業。1994年根據海外資產計算的100家最大跨國公司中,日本最大的跨國公司為豐田汽車公司,名列第八,海外資產為339億美元,國外銷售額達372億美元。1995年,日本機動車出口近400萬輛,其中32%來自豐田汽車公司。豐田汽車公司的出口占國內生產的38%。豐田汽車公司的海外生產從1985年的15.2萬輛增加到1995年的125.33萬輛,約占其汽車總產量的1/3以上。1995年底,豐田汽車公司在海外生產的汽車產量首次超過了其從日本的出口;在25個國家設有35個海外製造業子公司,其中1/3以上設在亞洲;公司在海外的雇員為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