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電子商務正成為國際貿易交往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徑,正成為21世紀國際貿易發展的大趨勢。加快推行電子商務是促進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的必要措施。這就要求從事國際貿易業務的管理人員熟悉電子商務環境,逐步采用電子商務方式進行商務管理,用電子商務技術武裝國際貿易。
28.1.1 電子商務的定義與分類
1.電子商務的定義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由於人們的出發點不同及切入點的差異,不同學者對電子商務的定義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可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麵來理解。
從廣義上講,電子商務可定義為電子工具在商務活動中的應用。電子工具包括從初級的電報、電話到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全球信息基礎設施(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和Internet等現代係統,商務活動是從泛商品(實物與非實物,商品與商品化的生產要素等)的需求活動到泛商品的合理、合法地消費出去的典型生產過程或所有活動。對於這一定義,人們比較容易接受,因為在許多領域有類似定義,譬如會計電算化、金融電子化等,它們強調的是原始人工係統的電子化武裝、改造過程,一個由初級到高級、由局部到整體的過程。
從狹義上講,電子商務可定義為:在技術、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裏,掌握信息技術和商務規則的人,係統化運用電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從事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各種活動的總稱。該定義則突出了它的前提、中心、重點、目的和標準,指出它應達到的水平和效果,它是對電子商務更嚴格和體現時代要求的定義,它從係統的觀點出發,強調人在係統中的中心地位,將環境與人、人與工具、人與勞動對象聯係起來,用係統的目標、係統的組成來定義電子商務,從而使它具有生產力定義的性質。
2.電子商務的分類
按電子商務參加主體來劃分,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1)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就是人們常說的B2C,指的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依托Internet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的商務活動。網上商店就是這種典型模式,零售商將電子貿易係統接入Internet,消費者就可以在網上瀏覽虛擬店麵貨架上的各種商品,選擇所需的商品,並實現網上電子支付,最後完成網上購物。
(2)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企業與企業之間電子商務就是人們常說的B2B,指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服務及信息的交換。通俗的說法是指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的供需雙方都是商家(或企業、公司),他們使用了Internet的技術或各種商務網絡平台,完成商務交易的過程。這些過程包括:發布供求信息,訂貨及確認訂貨,支付過程及票據的簽發、傳送和接收,確定配送方案並監控配送過程等。
B2B這一模式可以實現供應商管理,降低訂貨成本,提高訂單數量;實現庫存管理,降低存貨,促進存貨周轉;實現銷售管理,便利網上訂貨,改善資源管理;實現渠道管理,保證快速信息傳遞,確保貿易夥伴信息共享;實現結算管理,網上電子貨幣支付,減少單證錯誤,提高企業處理發票的速度,降低交易費用。
(3)企業與政府間的電子商務。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電子商務就是人們常說的B2G,涵蓋了政府與企業間的各項事務,包括政府采購、稅收、商檢、管理條例的發布和法規政策的頒布等。政府一方麵作為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發布自己的采購清單,公開、透明、高效地完成所需物品的采購。另一方麵,政府的宏觀調控、指導規範、監督管理的職能通過網絡可以充分、及時地發揮作用。借助網絡及其他信息技術,政府職能部門能更及時、全麵地獲取所需信息,作出正確決策,做到快速反應,將政策法規及調控信息傳達給企業,起到管理與服務的作用。
(4)企業內部電子商務。企業內部電子商務是指在企業內部通過網絡實現內部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數字化。它的基本原理同企業間電子商務類似,隻是企業內部進行交換時,交換對象是相對確定的,交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較低,主要是實現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交換。而企業間電子商務實現的是兩個不同企業主體之間的交易。交易雙方存在信用管理、安全可靠等問題,因此比企業內部電子商務要求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