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縹渺情天別開幻境 辛勤精衛重謁仙真(2 / 3)

鶴仙問道:\"仙姊此地既名離恨,為何有這等句子?\"仙女道:\"此地本是情天,由女媧太君幽夢靈妃管理,裏麵的仙曹均是多情種子,後來玉敕改名離恨天。不過此地的情,不比世上的孽緣,心中極淡,卻是極濃。\"說著已轉過牌樓,兩邊一帶銀牆,夾成寬路,牆內交柯接葉,寶樹千章,路石非金非玉。

旁邊蒙茸細草,如錦如絨。又過一條白石橋,活潑情波,清可鑒影,水內文鴛錦鯉,見人不驚,仙女指著東首一座殿宇道:\"這是離恨天宮,是太君住的。靈妃住的百花宮在西首,與畹香宮相通,你可隨我到西首去。\"鶴仙要到離恨天宮一看,仙女那裏肯。鶴仙隻得跟了,向西轉了一彎,果有瓊宮一所,碧瓦鴦鴛,玳梁燕子,仙女道:\"從百花宮正殿向西到畹香宮近些,打從這裏走罷。時候不早了,不必多看,我還有事呢。\"說著到了殿前,果然有百花宮三個大字豎匾。門前玉石獅子,高可七八尺。進了東角門,望見裏邊有大殿,十分體麵。有聯有匾,聯上的字看不清楚,匾上的字極大好似香國尊王四字。

仙女指著東西甬道,說道:\"兩邊走去,都是配殿,散花神住的地方。\"鶴仙問散花神的名字,仙女道:\"更調無常,不過就是太真紅線合德小青,世上幾個女魂充當,宮禁森嚴,無事不能輕入的。\"兩人一路行來,都有仙女兜搭問訊。到了百花宮,問訊的越多,眾位仙女聽了,有私語的,有竊笑的,內中有一人笑道:\"原來就是逃犯,這回子又進籠了。\"鶴仙隻做不聽得,跟了仙女速行。就在西配殿甬道轉彎,隻見配殿門口都有看守的人,殿口各有豎匾。或寫荷花宮,或寫梅花宮,或寫牡丹宮,或寫淩霄宮,或寫杏花宮,或寫薔薇宮,或寫蜀葵宮,共數十個名字,記不清楚。鶴仙又似見過的,心裏孤疑。忽然又轉了一彎,繞過配殿,又見宮殿一所,方是畹香宮,也寫著三個大字門口一聯。因匆匆進東角門,但見上聯是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下聯僅見是人間三字。走到正殿門口,匾是\"福地情天\"四個金字,殿門大開,殿上一匾,乃化合絪緼四字。旁邊長聯雲:蠲除離合悲歡,看元氣彌綸,太和洋溢;參悟色空夢幻,把癡情解脫,幽怨流通。

聯對皆粉紅地石綠字,書法秀媚。過殿後大穿堂,仙女指兩旁月洞門道:\"兩邊都是十二司,不奉靈妃之命,不能進去。\"鶴仙看門都閉著,徘徊而已。走過甬道,到內殿見內殿門外,掛著大紅緞繡花簾,方欲進去,隻見簾櫳動處,又出來女仙二人如侍女模樣,平頭大足,元色鑲緞綢襖比甲,月藍褲子,一個雙眉起秀,一個靨輔承權,二仙姑走過來,仙女急將鶴仙拉過道:\"快避立旁邊,這兩人皆是妃主侍婢。眉秀者名佩纕,即是萱花仙子,一位俊官,是珠蘭仙子。妃主愛他明慧,叫他近身差遣。\"說著,二婢已到,仙女遂向問訊,告其所以。佩纕笑道:\"原來就是此人,但我等尚有要事,請在此稍待,再來引見,姊姊要去便去罷。\"仙女欣然,命鶴仙立在那裏,他便同二人出去了。

少頃聞十二司中登登擊鼓之聲,人言嘈雜,未幾一群男子出來。佩纕、俊官同守宮仙子領了,徑出殿外。等了長久,二人方入,問了鶴仙備細,乃領他入內。鶴仙問男子何故出去,俊官道:\"新得太君懿旨,男女不可混居,命遷往別處。這班不肯遷的,所以驅逐出去,請太君定罪。\"說著已過內殿,楹聯都不及看了。內殿甬道裏麵,方是內宮,方到宮門,覺一陣幽香,既甜且靜,鶴仙想道:這時候何來蘭花香味?隻見宮門上有\"窈窕深穀\"四字匾額,裏麵流水小橋,另是一般景象。

地下蒼苔碧蘚,如古錦斑斕,石罅間山鵑自紅,迎風搖動。原來尚是宮牆門,須走上石坡數十級,方是內宮呢。乃隨二婢上來,隻見傑閣淩雲粉牆石砌,將金碧之致,一洗而空。宮門上寫內宮二字,走進宮門裏麵,見有一聯筆勢古拙,句雲:自耽幽趣居山僻,獨抱冰心耐歲寒。

內宮後方是寢宮,寢宮外庭心極大,用黃石鋪平,纖塵不染。東偏似有花園一所。由月洞門進去,洞門上隱隱\"畸香\"二字。宮門四處,都是修竹。月洞門口一個亭子,也有一匾,書\"九畹亭\"三字。庭前白玉欄杆裏有蘭花一叢,百倍精神。

蘭葉迎風吹動,颯颯有聲。鶴仙見了十分感動,要想去看,佩纕扯住道:\"此是靈妃根蒂,不可褻視。你在此等著,我們去報知,領你相見。\"說著便走了。鶴仙等了一回,俊官出來招手,便有仙女四五人,在門口立著。鶴仙走近,見門上一個黃楊木竹根鑲嵌匾額,寫\"空穀清芬\"四字。另有侍婢打起簾子,鶴仙進內。一眼看見小匾寫\"幽貞館\"三字,旁一長聯醜,雲:騷客漫傷心,但留一點幽芳,月冷山空標素潔;美人欲含笑,好補三生遺恨,天荒地老鑄纏綿。

俊官先唱名道:\"精衛仙真可進裏頭?\"佩纕說道:\"著進東間相見。\"已有仙婢揭起東間棗花簾,鶴仙還在外間,呆看,對麵仙姑笑著,把他一推,說:\"進去罷,目灼灼看什麼呢?\"鶴仙回頭一看,卻非俊官,隻聽一個人笑道:\"霞裳姊姊最喜替人頑,你一推,倘然栽倒了,怎麼呢?\"鶴仙不及理他,跨進門來,但覺一縷幽香若近若遠,無可方喻。隻見室中樸素無華,四壁白堊會著粗枝長葉的水墨蘭花。兩旁十幾個樹根,椅門前一張書畫棹,棹邊一隻竹節寶座。靈妃並不戴冠,穿著彈墨團銀鶴襖,元色回文百蝶裙,蜜色藍鑲寬邊月華褲,秋香色墨花小鳳嵌珠鞋。麵貌雖與前相同而服飾大異。鶴仙至此,降心下氣,跪伏於地。靈妃垂問道:\"汝認得此地麼?\"鶴仙道:\"似曾相識,卻不分明。\"靈妃歎道:\"雖非墮落,也可憐矣。汝來意吾已盡知,但缺陷亦關定數,今鑒汝誌可嘉,姑借汝如意珠一顆,度恨金針一支,可先將海岸海中裂縫補好。

然後係線拋珠入海,自有功效。\"說著便給他一個玉匣,說:\"寶物均在裏麵,還有一紙神書,照此行事便能成功。功成後,速來歸位,去罷。\"便命俊官拉扶鶴仙起身,送他出去。鶴仙得了寶物,心中狂喜,徑到恨海濱來。照此行事,豈知為巡察大神所知,上疏糾參說靈妃私借寶物逆數行私。

此時上帝已不是蒼昊,就是這豬婆龍,心雖不良,卻喜假談道學,妄效聖賢。聞奏後,勃然震怒。因假公濟私,傳旨太君,立把靈妃鶴仙貶謫人世俾受淒涼。當有萱花、珠蘭兩仙子,哭告群仙,聚了二十六仙,聯名訴奏太君勸當不及。那公奏既入,上帝更怒,說聚眾立黨,此風斷不可長。他們既喜靈妃索性罰他一同貶謫,所有如意珠度恨針追回入庫。百花宮兼畹香宮事務,著太君暫時兼攝。鶴仙見靈妃為己遭貶,大抱不安,誓願先去降生。雖顛沛流離,將妃主保護,一任妃主役作犬馬,以報殊恩。當鶴仙未經降世之前,暫在海濱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