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縹渺情天別開幻境 辛勤精衛重謁仙真(3 / 3)

一日,獨坐無聊,昏昏欲睡。忽來了一個癩頭和尚,鶉衣百結,且行且歌道:天地未生兮,何陰何陽?我造天地兮,何柔何剛?世人多事兮,分陰分陽。我欲劑平兮,均柔均剛。有陰濟陽兮,有柔勝剛。造化彌合兮,地久天長。

鶴仙聽了頗覺入耳。知頭陀必有來曆,因起身走到前邊稽首問道:\"老師是何法名?從何至此?\"和尚道:\"我乃亞當元祖弟子,自在頭陀。方才唱的是陰陽剛柔歌,適因遊玩至此,無所事事,信口吟來,何勞致問?\"鶴仙道:\"看老師法麵慈容,必非無因而至,弟子愚昧,請道其詳。\"頭陀道:\"我本無事,因近日出了一件公案。師父命我出來探聽,遇有緣的神仙男女,替他濟度濟度。\"鶴仙正因靈妃一事,無可如何,便告以所苦說:\"投生之後,不知我的結局若何,須求吾師攜帶。\"頭陀笑道:\"你欲投生,倒也有緣,他們均要下世了,你要先去,我便送你下去。但恐既到人間,非獨抑塞窮愁,富貴不能自主。即使男女之愛,悲歡離合,情思牽纏,也是磨人的利器。

道力不堅,墮落之中,又成墮落,這是不容易守定的。\"鶴仙道:\"但憑老師法力,使我永護靈妃,矢誓不悔。\"頭陀道:\"立誌堅牢,好好好,我便攜你去,但有一劫你須牢牢記得:纏綿固結,生死離別。

辱體降生,癡情求合。

夢醒人空,再尋天日。

說畢將指尖咬破,把鮮血在鶴仙額上塗了一點猩紅,大笑讚道:\"可兒可兒。\"便吹了一口氣,鶴仙變了原形,頓時縮小,如麼鳳一般,因放入袖中,起身便走。不知攜往何處。投入何家,因後來斷腸碑載著這事,方知詳細。正是,已向情天種夙因,靈修昧卻墮紅塵。

鏡花水月生癡幻,抵死甘心報美人。

說了長篇累牘,這杜蘭香是何人,自當略敘一番,以見靈妃並非尋常凡卉一流。

當時神農嚐藥辨草,到智河邊毓秀山萬靈峰下,見荊蔓中有香草一叢。葉細狹而硬,長可尺許,作青綠色。草中挺出嫩枝兩翦,上麵各開五六朵草花,每花五瓣,綠質紅筋,瓣寬兩分,長七八分,中含素舌。舌上朱砂點一行,其香幽逸,近之即不覺其香。若在花邊久立,即又一陣陣的發香,故粗俗人不知親近。

黃帝大喜,攜歸以問蒼頡,說亦不知何名,因象形造字,厥名曰蘭。因將蘭種於百景園中,灌以甘露,培以丹品,蘭遇知己,日就向榮。滋生數種,有同心蘭,有素心蘭,有金蘭、銀蘭各品。這母蘭受天地之氣,日月之精,丹藥之力,竟成靈品,但質性柔弱,僅成女體,於是深自韜晦,寂處空山,刻意修省。到孔子猗蘭作操時已為天上真仙。上帝因其秉性幽貞,命司蘭花。封王者香,賜姓名曰杜蘭香。後來降於湘江洞庭岸邊,為漁父所得。見是三歲女子攜歸撫養,十餘歲,姿容奇偉,靈顏珠瑩,如天人一般。忽隨青童靈人上天,臨去,謂漁父曰:\"我仙女杜蘭香也,有過謫於人間,今限滿去矣。\"漁父見青童忽化白鶴,杜蘭香安坐鶴背,向空而升,須臾不見。自後時亦還家,嚐降包山張碩家授以舉形飛化之道,留玉簡玉唾盂紅火浣布,以為登真之信。又一夕命侍女齎黃麟羽帔絳履元冠鶴氅丹玉佩授碩,碩遂得仙,後又度漁父仙去。以上墉城仙錄,及神仙通鑒,詳記其事。上帝念其曆劫無過,敕授百花仙子。

在唐朝武則天時,降生一次,名唐閨臣。複位後,升授天下萬花總主。情天告成,加封畹香宮幽夢靈妃,與元女同辦情天事務。

靈妃品格極高,存心極厚,各司仙子皆無閑言。不料為鶴仙一事,又墮落起來。且連二十六位同保者一並降生,其男仙聞得此事,也有願與一同降生保護花主的,這且不表。

且說天地未辟之前,有亞當元祖之天父,將日月分光水陸分位,人物分類,遂編造萬億千劫曆數冊,命亞當司之。亞當心極仁慈,命弟子自在頭陀遊曆凡塵,隨緣濟度勿使一靈久昧,轉入犁泥,此乃法外施仁。所謂頭陀者,即西洋教所說的天神也。無如世人私欲昏迷,不知猛省,欲救則一真己昧,欲舍則萬類可憐,倒弄得自在。頭陀不能放手,遂創立救世度靈之教,也是奉了天帝的命,降世曆劫,這也不在話下。

且說靈妃遭禍玉敕催令出宮,立刻降生。此時鶴仙已在世上了,靈妃隻得先去辭別太君,並與各花仙告別,所有同謫各仙相聚而泣。太君親來相送,愁容慘黛,黯黯魂銷。太君率同各花神預備仙筵在色空分界之外長亭之中餞送。靈妃泣別所種之蘭,囑太君代為培養,勿令憔悴。太君道:\"愚姊都體會了,賢妹勿過傷心,此去善自保重,倘謫期已滿,愚姊當設法來救,不至沉淪的。況還有同去的二十餘人,在世上也不寂寞了。\"靈妃泣道:\"此去墮落,恐不比從前。小妹的元功要傷剝殆盡了,望姊姊可憐我相聚一場,時來提醒提醒。\"又謂諸花神曰:\"各位妹妹情重送我,自問涼德愧不敢當,願此後賢妹等善事太君,千金珍重,勿效我之被罪。則我雖然下謫,亦安心矣。\"太君及眾仙女皆泣下,忽見梅花仙子振臂而前,說:\"妃主下謫,臣妹苟有綿力,當一力保護,不必過傷。\"太君把下謫之二十六人看了一遍,指著水仙、茶縻兩個花神,向靈妃道:\"看這兩位賢妹,道行頗堅,必能替妹妹始終指點。

即使後來或有暫離之日,賢妹也自不妨。\"忽見萱花仙子佩纕出來,向靈妃道:\"臣婢願相隨伏侍。\"珠蘭仙子俊官也說:\"臣婢願與萱仙一共追隨靈妃。\"顧向秋海棠花神道:\"這位賢妹柔弱,你去伏侍他罷。\"太君看梔子花神向著水仙花神依依執手,因說道:\"你兩人如此契合,降生之後,須聚在一處。\"梔子花神道:\"可惜不能自主,若能同聚,我就做了婢子,或姊妹也所甘心。\"忽玫瑰仙子執著梅花仙子的手道:\"我也做姊姊的使婢。\"靈妃泣道:\"眾卿情義,屈己忘尊都是我一人累的。

隻怕我降生之後,不能與諸妹相聚呢。\"隻見荷花、芍藥、芙蓉、牡丹、木香、繡球、淩霄、碧桃、素馨、罌粟、桂花、山茶、辛夷、杜鵑、石榴、玉蕊、蓼花各仙子等大家矢誓:\"願同聚一處。\"太君道:\"好好好。我想著一件功德,大家既願同聚,你們就在下方立一個花神廟罷。此事成功,把天上真跡,留表世間,也可消釋些罪戾。\"靈妃道:\"事固甚好,深恐為難。\"太君道:\"事在人為,隻要心精力果,到時我來助賢妹一臂。

更有一事,下界中國地方,看得我們女子太輕,不令讀書但令裹足且一妻數妾,最是不好。你下去可立一個女塾,教導國中,男女並重。且女子讀書明理,所教的孩子也易開風氣的。\"靈妃道:\"賢姊所言甚好,隻恐經費難籌,起初沒有提及。\"太君道:\"經費最是容易,若無人提起,倒也為難。\"因向茶縻仙子道:\"賢妹看破世情最早,倘能悟道,我便來給賢妹一信,就主張其事罷。\"正在議論,忽紅光滿天。未知如何紅光,下章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