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他死過,卻活著——記“不息堂”主人常自強(2 / 2)

常自強出院後,正當他胸前掛著左臂夜以繼日地繪畫和出外寫生時,因過度勞累左臂的傷痛發作了,常常疼得他豆大的冷汗雨點般潑灑,加之上次手術因輸血感染上了肝病,還有鼻竇炎作祟,使他痛不可忍。醫院決定給他進行第二次手術,同時又提出要他一定以昂揚和樂觀的情緒相配合,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常自強二話沒說,點頭允諾,並在給朋友的一首詩中曰:“吾入潭中戰惡魔,麵對刀影笑嗬嗬!華佗再現神通廣,壯身學術為中國。”這次手術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常自強又高高揚起新的生活的風帆!

不久,常自強破格被北京美術紅燈廠錄用做了專業美工,這標誌著身為殘疾青年的他在社會的分工中確立了自己的位置,社會也承認了他存在的自身價值,從此他完全可以不依賴於家人和社會能夠自食其力了!慶幸與喜悅,亢奮與砥勵,衍化成常自強更加忘我的投入和進取。白日,他兢兢業業完成廠裏交給的複製古畫的工作;夜晚,他遍臨宋代張擇端、元代王蒙、明代仇英及唐寅、清代郎世寧、近代張大千等畫壇巨擘的名作,又先後拜當今名宿白雪石、劉繼卣、黃均、婁師白等為師,博采眾長,臥薪嚐膽,“十年磨一劍”,並將他的居室取名“不息堂”,時刻激勵自己。

常自強為了徹悟中國畫的真諦,師法造化,不拘泥於在臨摩古今名畫中爛熟於胸的技法,也不陶醉於在師承中對畫理的深諳,更不沉湎於仿古畫可以以假亂真的絕技,而是遵照梁樹年先生的教誨,以大自然為師,感受天地之造化,萬物之神奇,開闊胸襟,陶冶情操,鍛塑氣質,不顧殘疾之軀,自費爬黃山,登泰山,如醉如癡地看遠山萬馬奔騰之磅礴氣勢,細察山石紋理之構造,撲捉雲霧虛無飄渺來去無狀之風姿神韻,記錄黃山鬆錯落欹斜之奇態,整體把握山、鬆、石、雲等渾然天成之雄魄之情趣,使常自強以後的山水畫發生了質的飛躍,從而奠定了其師承傳統、自出機杼的繪畫之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均先生看了常自強創作的《疏村寒雀圖》,揮毫題跋:“筆墨蒼老,尤有新意,枝幹交橫,荒寒之意躍然紙上。”並稱他為“畫界強人”。天津美術學院院長孫其峰先生評定常自強的畫:“用墨濃重蒼厚,重而不板,淡而不薄,難能可貴。”梁樹年先生對他的愛徒取得的成就更是欣喜樂懷,大加讚賞,賦詩曰:“閑登不息堂,古色又古香;雅室何須大,翰墨韻味長。”

常自強在繪畫事業上成就斐然。他創作的畫作被韓國東方畫廊及故宮博物院等國內外重要美術殿堂和個人收藏,還慷慨地捐獻給北京舉辦的亞運會、中國兒童福利基金會、南方賑災、拯救大熊貓等公益事業,同時榮膺中國現代青年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分校兼職教授等,並出版了《常自強畫集》和在韓國舉辦畫展並出版《雪邨常自強百扇展》畫集,其事跡被《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和《法製日報》等報刊宣揚。

在前進的征程中,常自強不無緬懷地向筆者吟誦了他新近構想的一首詞《江城子》:

風華正茂無頭蠅。少年行,淚空明。隻緣丹青,俯首拜先生。能幾度,做書童,中年猶自歎飄零。尋行程,對誰醒,天闊雲閑何處覓人生?回首再尋少年事,渺如夢,悠悠情。

對自己的繪畫之路一往情深的常自強,將會以愈發熾熱的情懷和不妥協的抗爭精神繼續向更精深的國畫境界開拓掘進。那麼,不久前彭衝同誌為常自強題寫的“自強不息”四個大字,將會成為他今後新的繪畫曆程的佐證。

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