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充滿遺憾的人生
“我搞砸了。”說這句話的人是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頓(Sam Walton),1982—1988年的美國首富。在臨終的病榻上,他發出了這句感歎,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對兒孫輩一點都不了解,妻子也隻是出於責任才留在自己身邊。這一輩子,他一心隻想著追求事業的成功,做是做到了,可最後才明白自己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山姆忽略了人生中另外一些重要的東西,他沒能拿出時間來跟家人建立親密的關係,並把它維係下去。悲哀的是,這不是特例,世上還有無數類似的人,他們的事業沒有山姆這麼成功,可到最後也用同樣苦澀的感慨總結了自己的一生。
我們或許會認為,位高權重的人更容易跌入這個陷阱,因為他們背負著巨大的責任,讓他們分心的事情也特別多。但事實是,山姆的例子在各行各業、不同職位的人們的身上重複上演著,從創業者到白領到公務員,從CEO到普通員工,都有類似的困境。家庭破裂了,友情岌岌可危,健康也亮起紅燈,這樣的人生遲早將充滿遺憾。若是有人問起,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絕大多數人都會飛快地回答——家庭、朋友和健康。那麼,導致感情破裂、引發健康問題的罪魁禍首是什麼呢?沒錯,你猜對了,是工作。
在日本,太多的人死於過度工作,以至於他們對此有個專門的稱呼——Karoshi,也就是過勞死。盡管過勞死屬於極端情況,但過度工作的問題已經對我們人生的方方麵麵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畢竟,咱們絕大多數人活著不是為了避免最糟糕的災難,而是想積極找出最好的方法,追求圓滿而精彩的人生——摘得成功的果實,同時也能有時間和精力來享受它的甘美滋味。
成為事業成功的創業家或商業巨子,同時還能擁有平衡的生活,這難度也太大了吧。每一個初創的企業都是小小的奇跡,就像火箭升空一樣,需要極其強大的能量才能助推它離開地麵。把親手創辦的企業做大做強,讓它聲名遠播,而且能持續地發展下去,這也需要無數的心血。麵對這麼巨大的挑戰,既要有時間和精力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同時還能擁有幸福、完滿和平衡的生活,把這輩子過得了無遺憾,真有這個可能嗎?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會告訴你怎麼做。
兩全其美
從創業第一線,我們帶回了振奮人心的消息:如今,魚與熊掌可以兼得了。你既能把朋友和家人擺在第一位,同時還能白手起家、成功創業、收獲財富。你再也不必下班回到家後發現孩子已經睡著,當朋友約你周五晚上喝喝啤酒或是周末去踢球時,你也用不著推辭了。每年拿出6~8周的時間去旅行,或是做一些工作之外、能為自己“充電”並拓寬視野的事情,已經不隻是可行而已,它們越來越像是先決條件——如果你想獲得可持續的最佳效率,就一定要這麼做。
隨著我們對人的身體、思維和行為動機的運作機製了解得越來越深,加之當今時代的挑戰也需要全新的技能才能應對,有一件事變得越來越清楚——拚死拚活地工作,不再是唯一的辦法。既能取得事業成功,同時還能生活得幸福快樂,如今兩者終於可以兼得了。我們稱之為“兩全其美”,從此事業與人生不再是競爭關係,這也意味著,“想要成功就必須作出犧牲”這一最古老的信念正在過時。
可是,幸福生活跟商業書籍有什麼關係?比起滿腔憤懣的人來,幸福快樂的人對待別人的態度更友善,對世界也更有益。幸福的人精力更充沛,更容易幫助他人。每個人終究都要離開這個世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對誰都適用。因此,唯一符合邏輯的結論就是,我們要為自己的幸福快樂負起責任來,在這一輩子裏盡力收獲更多的幸福時刻。
一個人過得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基因、教養、對終身伴侶的選擇,以及跟親近的人的關係。但是,幾乎在所有研究中,工作都被認為是影響幸福的前五大決定因素之一。工作內容是什麼,跟誰一起工作,這些問題都很重要。工作時長也是,如果我們一年365天,每天都工作16個小時,這很難談得上長遠幸福吧。
反過來說,如果有人勒令我們一個小時的工作都不準做,我們的幸福感也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