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心態5
每周送出一份禮物,或是做一筆捐贈
重新思考自律的意義
馬丁·本耶格伽德
很多人認為自律的意思就是管住自己,把不願做的事情做完。對於創業者來說,這類事情有可能是報稅、尋找新客戶或是更新現金流預算。我們經常會把這些事故意拖延著不做。
按照傳統觀點來看,成功的創業者之所以能取得佳績,部分原因就是他們的自律精神足夠強,能夠完成不那麼吸引人的任務。然而,跟書中這些榜樣人物交談過後,我們發現了另一種思路。真正讓人在商界取得成功的原因,會不會是把時間盡可能花在你真心想做的事情上?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些事情有可能是代表公司去見客戶,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可能是設計開發出最優秀的軟件,或者是領導並激勵一支團隊。
有些人把它叫做心流,有些人稱之為能量、專注,或活在當下,但不管我們使用哪個詞兒,意思都是一樣的——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中。比起發揮自律精神、逼著自己放下真心想做的事,當我們和行動合二為一的時候,效率可能是前者的三倍、五倍,甚至是十倍。
快樂是無罪的。做你喜歡做的事,實際上有一大批人就愛算這些數字、處理各種納稅申報單,他們不願做的剛好是令你激動無比的事情呢。
我們都知道,事兒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我們是創業者,這並不等於這條基本原則就不必遵守了。我們很容易就能把這些事情外包給別人,用不著事事親力親為。如今,一大批事情都可以外包或分派出去,剩下的挑戰就是找出哪些事情讓我們脈搏加快,血流加速,能讓我們百分百地投入進去,然後放手去做。
絕大多數人可以回答出“我不喜歡做什麼”,而“我真心想做什麼”反倒更難回答。換言之,我們真心想做的,就是即使沒有回報也願意做,即便沒有人相信我們,我們也願意去做的事。這正是積極性的本質,是真正的激情所在。
自律依然是個重要的素質,隻不過換成了新的意思——“強迫”自己把盡可能多的時間用在熱愛的事情上。如果我們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隨後的一切就會水到渠成。我們會輕鬆地找到人替我們處理那些不願做的事情,客戶會主動過來找我們,我們的公司會像磁石一樣,吸引到優秀的人才。
當我們進入心流時刻,我們會覺察到能量湧動。隻是太多時候,我們任由自己被常見的錯誤看法誤導,說什麼“哪能事事都如意”,逼著自己去做那些並不情願做的事。扮演遭罪型的角色有那麼點吸引力,可那條道路不會通向幸福的人生。應該把自律精神用來鼓舞自己加速前進,而不是拖慢腳步。
刷新心態6
換個方式利用自律精神,讓自己專心致誌地去做熱愛的事
團隊也需要平衡
喬丹·麥爾納
兩個月前,我一時衝動,從飛機換上大巴,再換上摩托車,最終來到位於亞洲東南部的老撾(Laos)。這裏堪稱我平生見過的最美的國家之一,我們在小鎮琅勃拉邦停留了一周,你能想到的最精致的夜市就在此地。夜市亂中有序,擺著鮮豔貨品的小攤沿街一溜兒排開,一眼望不到頭。剛剛出爐的當地美食散發出各色香氣,在夜空中飄蕩。
市場裏人聲鼎沸,行人沿著小路一邊逛,一邊跟當地小販砍價。終於我也看上了一件很喜歡的東西,加入了砍價的隊伍。討價還價的過程是個拉鋸戰,來來回回,經過幾輪砍價,我們選好了喜歡的東西,小販抬起頭來,眼睛裏閃爍著淘氣的神色,說了句:“我合算,你也合算。”
我大笑起來,因為在這十分鍾的談價過程中,這句話我已經聽了好幾次。我同意,“我合算,你也合算”,我帶著微笑重複道。說到平衡,這句話也適用。
提到平衡的時候,我們往往考慮的是自己。然而,如果我們想盡情享受個人的生活平衡,我們必須讓團隊也實現平衡。對你有好處的事情,對整個團隊也有好處,反之亦然。有些公司的文化實際上妨礙了平衡,有些團隊成員過著精彩又平衡的生活,而另一些成員卻要長時間工作,生活嚴重失衡。這種不平衡是非常危險的,雙方都會產生埋怨情緒。必須埋頭工作、沒法去做有趣事情的員工會埋怨那些有機會享受平衡生活的同事,他們會心生怨懟,感到自己承擔了所有的工作,無論情況是否屬實;那些過上了平衡生活、能夠享受夜晚時光的員工也會埋怨餘下的同事,因為他們感到自己不得不把快樂隱藏起來,掩飾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