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克珊·弗紮(Roxanne Varza)
自由撰稿人,曾任TechCrunch(法國版)編輯
問:馬丁和喬丹,是什麼讓你們兩人聯手來寫這本書的呢?
答(馬丁):幾年前,第一次見到喬丹的時候我特別驚喜,這個年輕人跟我隔著半個地球,卻跟我一樣,對這個話題特別有熱情。那時候喬丹剛剛搬到丹麥,之前他在倫敦為一家風投支持的創業企業工作,在那邊他遇到了一大批不堪工作重負的創業者,他們的生活整個被工作統治了。喬丹是個天生的創業者,但他跟我一樣,不希望讓工作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們聊得越多,就越是覺得我倆應該搭檔寫這本書。我自己就曾經經曆過那種恐怖的生活方式,那是26歲那年我加入麥肯錫的時候。在此之前,我經營自己的公司,還幫我父親打理他的生意。但加入麥肯錫之後,我發現那裏的工作氛圍極度推崇工作的時間再長點、再辛苦點。在那種環境下,人人都跟工作綁在一塊兒,在我看來這既沒好處,又不可持續。
離開麥肯錫之後,我希望重新回到這種狀態——無論是在事業中還是在私人生活裏,我都可以通過努力得到一切我想要的東西。我重新開始創業,這些年下來,我發覺我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方法,把事情分出主次和優先順序,不讓工作統治我的生活,而且我希望把這些經驗與其他的創業者和未來的創業者們分享。我希望大家知道,做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並不等於要放棄生活。
過去兩年間,喬丹和我一起寫作這本書。我住在丹麥,喬丹在劍橋和加拿大。我們碰麵了很多次,兩人都在世界各地旅行,也都在寫這本書。
問:為什麼每個人都認為,當個創業者就意味著要犧牲這麼多東西呢?這種看法從哪兒來?你們兩位是怎麼發現這個看法並不正確的呢?
答(喬丹):我覺得這個看法傳播得非常廣,而且早就存在了,大家想也沒想就接受了。
我在加拿大、法國、英國和丹麥都生活過,在我認識的創業者裏,絕大多數都有個共同點,他們熱愛正在做的事情,但也覺得在工作之外犧牲得太多了。這個現象很有意思,大家太過強調金錢上的“贏”,可成功的創業者們實際上在別的地方“輸”了。世上教創業者們成功的貼士和秘籍不計其數,可卻極少有榜樣人物站出來現身說法,教大家如何既能事業成功,又能享受人生。
我不願意接受這種觀念,好像在商界取得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放棄生活中許多事情。我的確想創立一個偉大的公司,可我也想擁有我們在書中描述的這種平衡生活,讓我在回首人生時心裏充滿自豪和幸福感,沒有任何遺憾。
我想尋找那些在兩個世界裏都取得成功的人。很高興地說,跟馬丁合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們的確找到了這樣的創業者,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建立足以改變行業的公司,與此同時又能過著幸福和平衡的生活,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問:你們二位在生活中是怎樣維持這種平衡的呢?
答(馬丁):在我看來,關鍵就是跟優秀的創業搭檔合作。在做Rainmaking之前,我基本上是單槍匹馬闖天下的,結果卻事倍功半。當你置身於一個強大的團隊中時,你絕對可以擁有健康的平衡生活,同時還能取得出色的業績。
此外,我還想對另一個看法提出質疑,我覺得待在辦公室裏未必效率最高。我自己就有親身體會,我有些最棒的想法就是在離開電腦以後想到的,比如在跑步或是度假的時候。發現這一點的確對我很有幫助,我變得更有效率,工作績效也提高了。
我也要感謝某些導師,這些成功的創業者有家有室,也抽得出時間來做工作以外的、熱愛的事情,跟他們相處,讓我得以把他們的某些方法運用到我自己的人生裏去。
答(喬丹):我以前也一頭撲在某些事情上,結果不得不作出犧牲。但我覺得自己相當幸運,因為我蠻早就意識到創業其實可以是個雙贏的過程。
對我來說,一個重要的領悟就是,幸福感導致事業成功,而不是反過來。此外,健康、休息、豐富的閱曆,這些對於創造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時間更長,並不一定就意味著結果會更好。
在追尋成功和平衡的過程中,學習那些已經做到兩全其美的人的做法,也給了我莫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