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晉平曹恒軒
生產力經濟學是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門理論經濟學。這門新學科在整個經濟學界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受到高度重視,並被許多學者稱譽為安邦富民的戰略科學。由著名學者薛永應先生和徐則林先生合寫的《生產力經濟理論研究》(山西經濟出版社2001年12月版)對這一課題進行了全麵、係統、科學的研究,為這一學科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這部書的主要內容包括:生產力經濟學概論、生產力發展史研究、生產力因素論研究、生產力組合論、生產力規律論、生產力環境論、生產力工程論、生產力戰略論、生產力代表者論。全書資料翔實,思想領先,結構嚴謹,文筆樸實,反映出作者在生產力經濟理論研究領域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學術造詣,是一部高層次的經濟學著作。通覽全書,這部書有以下3個主要特征。
一是本書的研究具有權威性。本書作者薛永應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多年來,他深入研究,潛心著述,先後出版了《生產力經濟學》、《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戰略大思路》等著作。其專著《生產力係統論》於1985年榮獲首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本書另一位作者徐則林,多年擔任《生產力研究》雜誌的常務副總編,著有《科技生產力與大中型企業的發展》、《知識經濟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等著作,是研究生產力經濟學的後起之秀。兩位作者將多年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理論體係的總結和結合實踐的理論升華。此外,還廣泛征求和吸收了國內外知名學者和知名企業家的意見。兩位作者的學術經曆及其在生產力經濟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使這本書具有權威性。
二是本書的研究具有科學性。生產力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前沿學科,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門學科在我國已經研究了20年,並且取得了豐富的學術成果,本書作者以淵博的學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進行了理論創新。作為理論專著,本書沒有止於清談,而是以務實的工作作風,理論聯係實際,做了許多科學研究工作。本書在許多章節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綜合分析我國生產力現狀,在發展區域經濟、規模經濟等方麵提出了新的見解。本書作者除了在生產力因素論、生產力組合論等方麵有所創新之外,特別是在生產力工程論、生產力戰略論、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製環境和人文社會環境等方麵做了實證性的研究,因而在理論上具有科學性。
三是本書的研究具有係統性。本書係統地研究了生產力的內在矛盾及其運行規律,科學地論述了生產力經濟學的有關原理和理論體係。事實上,生產力經濟學是通過對社會經濟再生產過程的研究而揭示生產力運行規律,以期為更好地組織生產實踐、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社會資源綜合效益和增加社會財富提供理論指導的學術係統工程。作者以我國生產力國情作為十分重要的理論依據,提出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戰略思路和目標模式,並且適時地學習和研究了生產力代表者論。本書作者從馬克思主義關於先進生產力和生產方式代表者理論的經典文獻,到江總書記關於“三個代表”思想的提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係統科學的研究方法,證明了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以民為本,科學運籌,譜寫了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新篇章,在理論上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文獻價值。
(原載《山西統計》,2002年第4期。
作者單位是山西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