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同事間的說話技巧(2 / 3)

有這樣一例:小冬是西北某地區人,而小二是北京人。一次兩人在業餘時間內閑聊,正當談得正起勁,小冬看見小二頭發有點過長,便隨口說道:“你頭上毛長了,該理一理了。”

不料小二聽後勃然大怒:“你的毛才長了呢!”

最終的結果兩人卻不歡而散。

毫無疑問的是,其主要問題就在於小冬的一個“毛”字上。小冬那個地方的人都管頭發叫做“頭毛”,他剛來北京時間不長,言語之中還帶著方言,所以不知不覺中說了出來。而北京人卻把“毛”看作是一種侮辱性的罵人的話,什麼“雜毛”、“黃毛”,很顯然毫無奇怪地小二要勃然大怒了。

這完全是由於各地的風俗的不一樣所導致,說話上的忌諱各異。在和同事交往的過程中,必須留心對方的忌諱話。稍不注意,脫口而出,最易傷同事間的感情。即使對方知道你不懂得他的忌諱,雖情有可原,但你終究還是冒犯了他,因此應該特別留心。不要展示自己的優越有些人動不動就提到自己或家人的輝煌業績和顯赫地位,向同事們炫耀,這將會造成對同事們自尊心的傷害,從而引起大家的不快樂,進一步導致了對你的厭惡和反感。

“我在北大當學生會主席的時候……”

“我在國家外經貿部的哥哥……”

“我們家的大理石地麵……”

時間一久,同事也會覺得你會“高人一等”、“異於常人”,因此,就會把你摒棄在他們這些“常人”的圈子之外,冷漠你,孤立你。

其說話的語氣是在同事中間應當以謙和淡雅為主,切不可口氣傲慢,才能在同事當中顯出你具有良好的品質,溝通與交流就會輕鬆自如。

海德格爾曾經說過:“語言是人類的棲居之地,做位會說話的人。”這裏所謂會說話的人肯定不是指那種喜歡討價還價的人,或者是總能在爭論中胡攪蠻纏一大筐,沒理也能爭辯三分的人,而是指能夠團時、因地、因人而動,善於用語言打動人心,使對方感到或震撼、或信服、或同情、或感激,從而能夠在整個說話中掌握主動權,最終還能使自己的意思較順利地得到實現的人。

其實在同事之間的交流、溝通,協力合作離不開語言媒介,而這種語言顯然又不同於家居、生活中與妻子兒女,兄弟姐妹間所使用的語言,最其碼後者也帶有更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而前者大體來看卻總能歸於這樣三類:

第一類是和勢語言:它是用於同事間不存在利益衝突的談話情況下。

第二類是攻勢語言:它是用於想通過談話達到一定目的談話情況下。

第三類是守勢語言:它是用於對方想通過談話取利於己方的談話情況下。

和勢語言

自古以來,中國人便十分強調人和的因素,諸如和氣生財、和為貴、家和萬事興之類的古訓,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無論你在你所處的公司、單位或任何一個利益共同體中處於如何的位置,都應當和你的同事團結一致。內訌隻能使每一個人的利益都受到一些損失。這樣的話,善於說一些和勢語言便愈發顯得重要。

不管與哪一位一位同事談話時,都應該記住這樣一句話人人都非同尋常!即使再煩、再累、再情緒不佳,也要把對方作為一個重要人物來看待。凡有可能要對對方講幾句恭維話時,哪怕僅僅是一句簡短的評價,就像你看上去特別有精神。這個發型最適合你、你的孩子可真爭氣,將來一定會很有出息之類的話時,一定要兩眼麵對對方、全神貫注,千萬不要因任何別的事情而走神,否則的話,很容易讓對方認為你是在小看他,說了還不如不說。

假如有一天,一位平時與你關係並不很密切的同事對你說:我最近日子不好過,妻子下崗了,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小孩,並提出請你幫忙,而這個忙又是你認為不便幫或者幫不了的,千萬不可立即生硬地推托或拒絕,而應首先富有同精心地悉心傾聽對方的想法,然後和對方一起進行分析和思考問題,讓他知道,你的確明白了他的處境,然後再明白地做出適當的解釋,讓他知道你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接下來,就該直截了當地說不字了,絕不要含糊其詞或拐彎抹角。這一點對於你所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與尊重的關係是極其的重要。由於讓同事去揣度猜測你心中的真實用意,對他來說是件倍感不快的事情。最後,也許你該這樣說:老王,我真的為你妻子的遭遇感到難過,可是你也應該換個角度想,這樣不是正好可以通她趁這個機會開始幹一份全新的事業,你也可以趁此機會幫助她發現她自己真正的特長,人有時候隻有被逼無奈才能成大器的。倒不如今晚就坐下來和你的妻子好好聊一番吧,看一下她下一步想做點什麼?不知道我能不能幫得上忙。

像這樣通過一番巧妙的語言,不但使同事心頭一鬆,豁然開朗,衝淡了被你拒絕的尷尬和不快,同時呢?也在為自己以最好的方式解了圍,從此這位同事不僅不會錯怪你,相反而言,還會更加信任、欣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