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現狀和前景(2 / 2)

我國自從1991年開始第一例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至今已有15年之多,取得了令人注目的發展。但是,LC的發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如下4個方麵:1.發展布局不夠平衡:地區一級及中等醫院發展比較好,縣級醫院基本普及,南方一些鄉鎮醫院也在發展腹腔鏡外科手術;相反,而一些大醫院普通外科專業分科較細,有的專業腹腔鏡外科開展為時不長,以致存在病人選擇和分配的問題,腹腔鏡外科的發展,特別是膽囊切除術滯後於中等醫院,因此一些適合做腹腔鏡手術的病人得不到LC的治療。從技術上發展亦不平衡,能夠獨立熟練掌握腹腔鏡技術的醫師缺乏,使發展亦受到限製。2.沒有統一和係統培訓腹腔鏡人才的規範:LC與傳統的開腹手術不同,腹腔鏡外科醫師是在看著監視器上的平麵圖像,雙手在病人體外操縱手術器械,用帶電的器械進行分離、切割、止血,手術器械長達30cm,完全沒有手感,同時還要了解和管理整套電子儀器。因此,開腹手術的外科醫師要做腹腔鏡手術應該有一個轉軌過程,即從立體到平麵,從手觸摸到器械操作的過程,要有正規的培訓。國外腹腔鏡醫師的培訓已形成常規,我國無統一的規定和要求,因此會使並發症的發生率增高,甚或發生問題後終止腹腔鏡手術,造成儀器和設備的閑置。目前我國的培訓方式多以臨床師傅帶徒弟的辦法為主,缺乏基礎培訓,缺乏全麵培訓,應引起主管部門重視。3.要努力轉變觀念:要積極轉變觀念,從設備、技術等全方位進行訓練、培養,發展腹腔鏡技術,使新老醫師接受新事物、發展新事物。中國有手術刀的曆史約1700多年,隨著西方醫學在中國的發展,手術曾以突飛猛進進入人體每個器官,修理不暢通的管道,切除發炎器官或多餘腫物,起到了刀到病除的效果。到今天人們越來越感到手術刀在不少領域要下崗了,事實上也正在下崗,開始以最小的創傷取得最滿意的治療,如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則是。目前75%的膽總管病可避免手術導致創傷,99%的膽囊疾病可用腹腔鏡治療,這些高科技已不是不可高攀,關鍵是有些醫生仍不願意讓手術刀下崗,有些病人仍要手術刀在崗;手術刀切除什麼,要根據患者病情的需要而不是根據醫生會切什麼,因此病人也要懂得不用手術刀的治療方法。醫患的總目標應該是以最小的創傷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4.努力降低醫療成本:腹腔鏡技術來源於西方國家,手術設備及醫療器械價值昂貴,導致醫療費用上升,因此,中國的工廠和工程師要和臨床醫師團結起來,努力開發國產醫療設備和器械,降低醫療成本,降低醫療費用,使更多的患者有條件接受微創外科治療,從而也發展了微創外科。解放軍第451醫院自己研製的“經皮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器械,完全國產化,費用明顯下降,至目前已施術近2000例,受到歡迎和推廣。

腹腔鏡外科曆經了坎坷的發展,文獻所報道的局限性和嚴重並發症激勵了外科器械工業的創新和競爭,新型的腹腔鏡器械改進有效地推動腹腔鏡外科發展。美國Autosuture公司設計的腹腔鏡釘合和吻合器走在最前列,機器人攝像機裝置推動了腹腔鏡手術自動化和信息化。回顧曆史,展望未來,微創手術隻是有創手術走向無創的一個過渡階段,它最終將被基因、物理、化學等治療手段所取代。在現階段,LC技術逐漸成熟,進入基層醫院,真正成為膽結石患者的首選診療方法,為病人減輕痛苦。積極發展LC技術,擴大手術適應證,使更多的高危患者接受微創治療,降低並發症,促使LC替代OC手術。

(王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