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細胞性黃疸的特征:①血清結合膽紅素增高並大於30%;②尿中膽紅素陽性,尿膽原增加;③血清轉氨酶明顯增高;④影像學檢查可排除肝外性黃疸和膽汁性腹膜炎。
2.膽汁淤積性黃疸(肝外性黃疸)。由於肝細胞的膽汁分泌結構病變或膽道係統通道受阻,使膽紅素分泌障礙或膽汁未能進入腸道而反流入血導致黃疸。LC術後肝外性黃疸比較常見的原因是肝外膽管殘餘結石(占45%-55%),其次是肝外膽管損傷(占30%-20%),比較少見的術後梗黃是膽管腫瘤、轉移腫瘤和腹腔感染等。
(1)肝外膽管殘餘結石。常見原因是術前肝外膽管結石漏診,另外原因是手術時膽囊結石調入膽總管。肝外膽管結石術後出現黃疸的形式有急性梗阻性黃疸和慢性梗阻性黃疸兩種:①術後急性梗阻性黃疸是術後2-3日出現的急性梗阻性黃疸,合並急性膽囊炎的患者術後容易出現急性膽管炎的發熱和腹痛症狀;部分患者因膽管壓力高撐破膽囊管殘斷的鈦夾而導致繼發性膽漏,可表現為遲發性引流管漏膽或遲發性膽汁性腹膜炎,少部分患者因引流管留置時間長被堵塞而不能有效引流遲發的漏膽,也會出現帶著引流管(無效)的膽汁性腹膜炎;最嚴重的術後梗阻性黃疸是急性胰腺炎,這種患者以術後腹痛和血尿澱粉酶升高為主體表現,同時合並黃疸。②術後慢性梗阻性黃疸指術後七天出院以後出現的黃疸,黃疸緩慢增加,進行性加重,常出現上腹部和腰背部疼痛,很少出現急性膽管炎的症狀。
(2)肝外膽管損傷。從術後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術後急性梗阻性黃疸和慢性梗阻性黃疸:①術後急性梗阻性黃疸:多數膽管損傷的臨床表現為單純梗阻性黃疸,主要是管外膽管全部或部分被誤夾,術後黃疸出現比較早,進行性加重,伴有腹脹,很少伴有急性膽管炎的症狀。少部分膽管損傷的患者以膽汁漏為主要表現,主要原因是肝外膽管被鈦夾夾傷、電凝燙爛或膽管部分被夾、被切,梗阻性黃疸的程度比較輕。②術後慢性梗阻性黃疸主要是肝外膽管的電凝損傷,術後1-5天僅表現為輕度或隱性黃疸,術後7天出院後黃疸逐漸加重,少部分患者可出現遲發性膽汁性腹膜炎。
(3)Oddi括約肌刺激性攣縮。LC手術刺激和膽囊擠壓致混濁膽汁流經膽管引起Oddi括約肌攣縮,表現一過性梗阻性黃疸,影像學檢查可發現膽管輕度擴張,無梗阻病變,抗生素、維生素K和顛茄合劑治療有效。④膽管腫瘤、轉移腫瘤和腹腔感染是術後很少見術後黃疸原因,膽管腫瘤的臨床表現比較隱匿,特別術後近期出現膽管和壺腹部腫瘤引起的黃疸,很容易聯想到手術誤傷和結石,B超、CT和MICR也可能確診早期腫瘤,臨床上比較容易誤診,ERCP有助於早期診斷。
術後膽汁淤積性黃疸的特征:①膚色暗黃、黃綠或綠褐色。瘙癢顯著,常發生於黃疸出現前;②血清結合膽紅素增高;③尿膽紅素陽性,糞膽素減少或缺如,糞便呈淺灰色或陶土色,尿中尿膽原亦減少或缺如;④血清總膽固醇、堿性磷酸酶、α穀氨酰轉肽酶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