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齊文化與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2 / 3)

齊文化中還有諸如務實精神、兼容精神、智謀精神等豐富的優秀成分,在此不再一一列舉。僅此,以一斑窺豹,便可足見齊文化對當今社會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對和諧社會的建設,一句話,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複興所具有的啟迪意義和借鑒價值了!

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要解決這一主要矛盾,就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就要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各項工作都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要抓緊時機,加快發展,……努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這就告訴我們:大力發展經濟既是中華民族複興的物質基礎,又是中華民族複興的內核。

進入21世紀以後,文化觀念和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越來越看清這麼一個道理:經濟與文化血脈相連,企業發展要講企業文化,地方經濟發展離不開地方文化,文化也是生產力,今天的文化不僅僅是一種事業,而且還是一種產業,文化產業化早已拉開了帷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完善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不斷推進,包括演出業、影視業、音像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遊業、網絡文化業、圖書報刊業、文物和藝術品業以及藝術培訓業在內的各類文化產業正在全麵融入社會生活,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既然文化正在產業化,既然新經濟模式中的“人才經濟”、“注意力經濟”與“創造力經濟”三種形態共通的地方在於,給人或物以及人的活動增加智慧和魅力變得異常重要,而“文化力”正是其動力之源,那麼文化與經濟便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可分離。也可以說文化即經濟,經濟即文化,文化經濟時代已經悄然到來。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齊文化產業為當代中華民族的複興,從經濟層麵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僅以齊文化旅遊業為例來討論這一問題。

如眾周知,旅遊業是朝陽產業。進入21世紀以後,在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旅遊業大有發展為主導產業或者主幹產業的趨勢。旅遊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增強綜合國力和振興中華民族方麵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東是一個旅遊大省。齊文化旅遊是山東五大旅遊區之一。淄博市旅遊資源豐富,景點眾多,而齊文化旅遊則是淄博市旅遊業的龍頭。以齊都臨淄而論,目前已建成的旅遊景點就有:齊國曆史博物館、東周殉馬坑館、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管仲紀念館、世界足球博物館、臨淄石刻博物館、賈思勰紀念館、齊國瓦當藝術館、薑太公祠、丘穆公祠、齊園等,形成了以博物館群為特色的齊文化旅遊中心區。此外,在山東省境內建成的齊文化旅遊景點或景區還有:濱州市惠民縣的孫子兵法城、東營市廣饒縣的孫武紀念館、青島市膠南的田橫島景區、煙台市龍口的徐福旅遊中心、臨沂市郯城縣的馬陵古戰場旅遊點、聊城市莘縣的馬陵之戰紀念館、初步形成的齊長城旅遊線等。這些眾多的齊文化旅遊景點或景區,經過多年的建設和運營,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而重大的影響,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提升齊文化旅遊的品位,擴大齊文化旅遊的影響,打造齊文化旅遊之都,齊文化發祥地臨淄已經成功地舉辦了兩屆國際齊文化旅遊節。

2004年9月,在認真研究各地節慶活動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臨淄區依托齊文化,以“一人一球”為主線,緊緊抓住薑太公這個齊文化的代表人物和“足球起源地”這個黃金品牌,成功舉辦了以“文化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為宗旨的首屆國際齊文化旅遊節。

旅遊節期間,臨淄區精心策劃了一係列充分展示齊文化底蘊的活動,讓中外來賓“領略齊文化遺產、感受齊故都風情”。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和薑、丘(邱)氏後裔7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和祭薑大典。央視精品欄目《同一首歌》的加盟和“世界足球起源地”的成功確認,使整個節慶活動成為彰顯齊文化魅力的亮點。

旅遊節期間,聰明的臨淄人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為齊文化旅遊節注入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大眾化的內容。推出的“一元錢遊景點活動”,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使各文化旅遊景點遊人如織。兩天內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僅齊文化書畫展和瓦當藝術展就接待遊客6000人次,整個齊文化旅遊節期間共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不僅人氣旺盛,而且取得了可觀的旅遊收入,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和積極支持。

2005年9月12日,第二屆國際齊文化旅遊節在齊都臨淄再次開幕。本屆旅遊節包括臨淄足球博物館揭牌及“魅力臨淄”國際攝影大賽、民間祭奠薑太公、第六屆國際齊文化學術研討會、經貿洽談會、一元錢遊景點、齊文化形象大使評選等活動。

第二屆國際齊文化旅遊節曆時五天落下帷幕。期間,經貿招商洽談會暨簽約儀式邀請到來自韓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印度等10多個國家的客商代表,薑氏、邱氏宗親會代表以及國內10多個省市的客商代表,共計200餘人。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共達成簽約項目60個,總投資50.6億元,其中外來資金44.9億元,境外資金1.72億美元;簽訂合同項目33個,總投資31億元,其中外來資金27.3億元,境外資金1.4億美元。同時還吸引海內外遊客33萬人,比2004年增長10%,旅遊收入1.37億元。

在簽約的投資合同中,投資過億元的項目有七個,總投資19.66億元,占合同投資總額的63.4%。僅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齊魯化學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規模就達五億元。另外,本屆旅遊節還以“薑太公”這一臨淄獨一無二的文化品牌為紐帶,吸引前來祭祖的海外薑氏後裔1500餘人,並與中華邱氏宗親會(薑姓的一個分支)達成意向,在齊魯化學工業區內建立專門園區,由薑氏後裔按照化工區的產業政策和園區規劃,負責引進外商進行成片開發,建設薑太公後裔工業園。

為把旅遊節辦得有聲有色,臨淄區以開放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引入市場化和社會化的辦節機製,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企業協辦、市場化運作”的辦節思路,通過啟動民資、吸引外資,投入社會事業領域。齊都文化體育城、薑太公廣場等項目的建設和改造全靠市場化運作。同時,把各項活動的冠名權、承辦權和各種宣傳機會推向市場,籌集社會資金230多萬元,基本上保證了辦節的需要,闖出了一條“以節養節”的市場化運作新路子。

連續兩年舉辦的兩屆國際齊文化旅遊節,向中外賓朋集中展示了臨淄厚實的文化基礎、良好的城市環境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對於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彰顯臨淄千年古都風采,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活動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齊文化旅遊之外,其他的齊文化產業,如齊文化禮品業、齊文化出版業、齊文化影視業、齊文化特色的餐飲業、齊文化娛樂業、齊文化演出業、以蹴鞠為載體的齊文化體育業等,無不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並且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總之,齊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提高了山東尤其是淄博的國際知名度,促進了山東尤其是淄博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且也必將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一體化的今天,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離不開良好的國際環境,離不開國際友人的支持和全球華人、華僑的參與,而齊文化恰恰可以作為溝通國際社會的渠道和聯絡全球華人、華僑的紐帶和橋梁。關於這一問題,可從以下三個方麵來看:

其一,齊文化學術交流活動,聯絡了國際友人,團結了海外華人、華僑,使之成為中華民族複興的一支重要力量。齊文化曆史上對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以及其他國家與我國的香港、台灣地區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齊文化的豐富內涵、優秀品質和精神,對當今世界產生了無窮的魅力。因而,齊文化為眾多的海外學者和有關人士所喜愛、所關注。他們學習齊文化,研究齊文化,傳播齊文化,使齊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從而使齊文化在中華民族複興的運動中、為取得良好的國際環境和海外華人、華僑以及國際友人的認同與支持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