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關於薑炎文化與中國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研究
本次研討會共有六篇論文涉及到這一問題。主要是從繼承和弘揚炎帝精神,培育民族精神,加強“三個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等方麵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加以論述。有學者將炎帝精神概括為“總結經驗,發展生產;前仆後繼,頑強奮鬥;氣吞山河,藐視困難;顧全大局,維護大局;足智多謀,靈活應變”等五個方麵。有學者將炎帝精神概括為“為天下先”的無私奉獻精神、勇於探索的開拓創新精神、剛健有為的自強進取精神和以人為本的親民務實精神。有學者將炎帝精神概括為重德尚和精神。我們說,不管從哪一個方麵概括,炎帝精神都蘊含和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核和基因,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和豐富奠定了基礎。在談到我們今天繼承和弘揚炎帝精神、薑炎文化的意義時,有學者認為:“21世紀的到來對炎黃文化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是信息社會、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而這兩者所蘊有的內涵並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長處,有的還是短處,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與時俱進、後來居上的條件和機遇。高科技愈發展,愈要呼喚人文精神,這是學術界的共識。所以說21世紀是人的世紀,是高揚人文精神的世紀,這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主流。用這一主題重新審視炎帝文化,用現代文明的觀念選擇、揚棄、繼承、創新、促進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大課題。”
五、關於炎帝文化研究的反思
這是本次研討會的一個特點。有四篇論文對過去炎帝文化的研究做了回顧和思考,並對今後的研究提出了意見。有學者從哲學的角度,對近年來出現的炎帝研究熱,從其特點,即民間性、經濟性、尋根性,從其價值,即曆史、文化、精神,從其方法,即哲學、社會科學、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等方麵予以反思。有學者通過其炎帝文化研究的再思考,認為學術研究也要與時俱進,要根據新的資料和研究成果,對以往的有些觀點要重新認識。有學者認為,炎黃文化的研究經過了三個曆史時期,即先秦到清末是炎黃文化研究的準備期和奠基期,20世紀初到70年代末是炎黃文化研究的成型期和發展期,改革開放以來是炎黃文化研究的活躍期和繁榮期,並提出了炎黃文化研究有待於進一步突破的幾個問題。有學者從曆史及現實中存在的“重黃輕炎”的現象提出,要改變這種狀況,很有必要加強對炎帝文化的研究和宣傳,使之與黃帝一樣,成為在新時期複興中華民族,凝聚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精神支柱與紐帶和橋梁。所以,加強炎帝和薑炎文化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另外,在提交的論文中,有學者還對炎帝祭祀、炎帝文化傳播、“炎帝”概念、“炎黃子孫”的稱謂、炎帝與中華民族以及與炎帝、薑炎文化有關的蚩尤、精衛、薑嫄、齊文化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境外學者還就西北少數民族心態、新加坡中醫藥發展等問題進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