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美人(6)(2 / 3)

田弘遇道:"將軍說哪裏話來,你是天下英雄,她們若是有幸侍奉你,那是前生修來的福分,將軍和老夫就不要說外道話了,這樣吧,我就替你做主,一會兒從中選一兩個貌美溫順的,這就與將軍送到府中去。"

吳三桂離席拱手謝道:"不敢勞國丈爺大駕,隻是卑職確實有要事在身,身係國家重任,隻怕女色當前,一個把持不住,有負聖上重托。國丈爺不用客氣,我心意已決,這些女子是一個不能要的。"

田弘遇原本想用美女作為進一步拉攏吳三桂的手段,但見他竟然不吃這一套,心中也有些佩服,正要說幾句客氣話,卻見廳堂屏風之後,有人正在張望。田弘遇道:"何人在外麵?"

一個家丁從屏後走出,道:"老爺,是我。"

田弘遇問道:"你有事嗎?"那家丁走上前來,對著田弘遇耳邊低語,吳三桂離他們較近,但因聲音壓得極低,也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麼。隻見得田弘遇皺了皺眉道:"你說什麼?她也要出來?"那家丁點點頭。

田弘遇看了一眼吳三桂,吳三桂道:"是不是國丈爺有什麼要事,如需要,請國丈爺自便,不用陪著卑職了。"

田弘遇道:"那倒不是,隻是老夫府中的一個伶人,聽說將軍大名,想獻之一曲。我府中的那個伶人,可算得上是這領域中一等一的人物,當年在江南教坊,歌藝一流,常人聽之一曲,視為仙音。將軍若不覺得唐突,就讓她獻曲一首,為將軍助興可好?"

吳三桂道:"好,隻是三桂粗鄙,恐怕聽不懂這佳音良曲。"

田弘遇對家丁說道:"你且召她來。"家丁下去,不一會兒隻聽得外麵有腳步聲傳來,自門口處,那家丁手拿一把撫琴,身後則跟著一青衣女子,身形款款,蓮步輕移,走了進來。她的體態輕盈勻稱,隻是臉上蒙著一層輕紗,看不清麵容。

田弘遇揮了揮手,眾舞伎退了下去。田弘遇道:"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吳三桂將軍,你有什麼絕藝,就獻出來吧。"

那青衣女子低首施個萬福,卻不說話。早有家人搬桌椅過來,那女子將琴放在桌上,一隻白玉般的手自袖中伸出,在琴上輕撥幾下,隻聽得清音寥寥,稍縱即逝,那女人麵向眾人,另一隻素手也伸出,雙手一齊輕撥幾下,霎時有玉落珠盤之聲,款款響來。

田弘遇道:"好,昔日白樂天有詩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你這幾下,竟有這意境。"

那女子將頭輕輕低了低,算是致謝,接著雙手急撥,隻聽得一陣行雲流水般的琴音自手中流淌出來,如急雨突至,山泉急濺,勁風吹過,白雲飄散,悅耳而又清冽,吳三桂禁不住也歎了一聲:"好!"

急促的琴音起伏跌宕之後,琴聲又再舒緩下來,卻聽得一聲輕咳,那女子伴著動聽的琴音唱道:

"梅村一卷足風流,往複披尋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錦應慚麗,細比春蠶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對處,幾多詩興為君收。"

歌聲動聽,清脆婉轉之間,有如春風拂麵,陽光被野,令人聽得心裏癢癢又無比得舒坦熨帖,而字裏行間抑揚頓挫之間,每次的停頓與呼吸也有嫵媚人心的況味,又有繞梁三日回味無窮之效。吳三桂雖是個粗豪漢子,卻也不禁聽得心蕩神馳,忍不住道:"好歌喉!"

田弘遇道:"此姝確有一副好嗓子,時人稱之為美色甲天下,聲藝甲天下,並不為過。這首歌寫得也好,是我朝大才子吳梅村的作品,她竟能將吳才子的詩重新譜曲,這份才藝,也算不低了。"

吳三桂聽說這是吳梅村的詩詞,想起他那憨直的樣子,不禁臉上浮現了開心的笑容。

突然聽得琴聲一轉,剛剛舒緩的琴聲竟又激昂起來,急促撥彈之間,那女子又換了一首新詞:

"憶昔午橋橋上吟,座中多是豪英。長溝漢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好詞!"吳三桂情不自禁地一拍桌子,道,"這是南宋簡齋居士的作品,當年孫承宗大帥曾將此詞手書一份贈與我,今天聽到這詞,不禁想起孫大帥之風采,我大明王朝,坐中皆是豪英,又豈能容韃子橫行!"

看他如此激動,田弘遇尚未說什麼,卻聽那女子撲哧一笑,也不再彈下去了。

吳三桂聽得這個聲音,突然心神一蕩,似乎想起了什麼,心裏一陣緊張,連呼吸都困難了起來。

田弘遇道:"不錯。這首詩詞本來寫得很豪放,此女竟能以柔美的女聲唱得出來,還有別樣的況味,柔中帶剛,也真是難得。"

吳三桂直愣愣地望著這撫琴的女子,道:"國丈爺,你府中竟藏有水平如此之高的伶人,但不知姓甚名誰,可否讓三桂知曉一二?"

田弘遇得意地說道:"那自然可以了。將軍你久居遼東,可曾聽說過名動一時的秦淮八豔?"

吳三桂道:"秦淮八豔,豔名遠播。卑職當然也聽說過。"

田弘遇道:"不錯。在南京的秦淮河畔,有八個最出色的歌伎,她們不但個個色藝雙絕,還全是有才有德的才女,她們的名字在當今天下,又有誰人不知?今日坐在這裏的,就是其中的一個,而且還是其中最美的一個!"

吳三桂道:"此人到底是誰,就請國丈明示。"

田弘遇笑道:"圓圓,將軍一心想要見你,你就揭開麵紗,讓他看一看吧。"

那女子輕輕一笑,將麵紗揭開,嬌滴滴地說道:

"奴家陳圓圓,拜見吳大將軍。"

吳三桂看了她的麵容,隻覺得騰地一下,腦海中一片眩暈,心跳似乎都停止了。

這個人,正是昨天與他有一麵之緣又令他夙夜思念的那位美人――邢沅。

十二

田弘遇說秦淮八豔豔名遠播,無人不識,這個說法,並不為過。而又說陳圓圓是其中的獨秀,也是客觀事實。

秦淮河位於今天的南京城,是當時有名的煙花巷陌之地。南京亦是明朝最繁華的城市之一,也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喜歡的城市,他登基不久,就曾經頒布過一條命令,將蘇、浙、贛、閩、川、兩湘、兩廣九個省及周圍三州十五府富豪一萬四千多戶強遷至南京,並在全國範圍內挑選能工巧匠四萬餘戶一同隨行,這個大手筆讓南京脫胎換骨,從而具備了帝國之都的繁華與富足。明成祖朱棣也同樣把南京列為"陪都",官府設置,與京師無不同之處。在南京的建設上,明王室曾不餘其力,集中體現就是在秦淮河兩岸,遍地是鍾鳴鼎食之家,來往的全是風雅高貴之士。從明朝建國至亡國,秦淮河的風韻未減分毫,秦淮河一帶娼妓業在這一時期也就蔚然興盛起來了。

"梨花似雪春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十裏秦淮的一大絕貨就是女色,每當夜晚,秦淮河兩岸雕梁畫棟,綺窗珠簾,奢麗繁華,更有那美嬌娘爭春鬥妍,素手輕撥、朝歌暮弦的場麵,使得兩岸風光綺麗,富貴紅塵,分外妖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