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崇禎十四年八月四日,乳峰山腳下。
洪承疇大軍集結於此地,共十三萬人。當晚安營紮寨,七大總兵各據一點,分為七大營,軍士造小營駐紮,上千座營寨平地而起,連綿一片,非常壯觀。
錦州城內,祖大壽已經得到洪承疇要與皇太極決戰的消息,城門處,人頭攢動,兵器生輝,準備裏應外合,一舉擊之。
這日一早,洪承疇剛剛起來,正準備出營觀察地形,隻見得一個親兵匆匆跑進來道:"大帥,清軍前來掠營!"
"他們來得好快!"洪承疇道。他穿上衣服,剛走出大帳,就聽得一陣"??"聲響,吳三桂與一眾人等縱馬過來,道:"大帥,他們在兵營兩裏處集結,似乎有開戰之意。"
"眾將聽令,列隊出擊。"洪承疇一聲令下,軍營中一片喧嘩,不過片刻,已經列成整齊的隊列,各大總兵坐於高頭大馬之上,站成一排,身後是各自的兵馬,洪承疇將手一揮,在前麵先行,眾兵士隨後跟上,刀槍劍戟,旌旗飄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又有炮兵營拉開幾十門大炮,並載滿雲梯、拋石機、刀車、水槍等武器,一字排開,炮兵在前,步兵在後,徐徐前進。
乳峰山兩山相連,山勢連綿起伏,有如女人的胸部,故有此名。兩山之下一片平坦的平原之上,隻聽得轟轟馬蹄聲響,從地勢高隆的山坡之上,十幾支騎兵隊伍彙聚而來,成扇麵形狀奔馳而下,馬蹄帶起層層濃煙,如幾十道火龍禦風而來,聲勢驚人。
洪承疇大軍列隊於平原之上,看著這幾十股騎兵自山坡上衝下來,下來彙成一點,並成一排,在約五百米處停住,動作整齊劃一,與明軍對峙。
洪承疇道:"吳三桂,你看看敵人人數有多少?"
吳三桂看了一眼,道:"兩千人左右。"
大同總兵王樸有些驚奇,道:"吳兄何以知之?"
吳三桂道:"這一隊人馬共分為二十股,你看每股隊伍前麵都有一手舉黃色旌旗者,旗上有一隻牛頭,那是千夫長的標誌,黃旗共有二十麵,這意味著有二十個千夫長帶隊,故而大約有兩千人之多。"
"不錯,"山海關總兵馬科道,"吳兄好眼力!這些人手執黃旗,應該是正黃旗的隊伍,不知是誰的軍隊?"
話音剛落,隻見一騎單槍匹馬地向這邊衝來,宣府總兵楊國柱道:"嘿,還真有來受死的!俺賞你一箭!"解開佩弓,就要放箭。
洪承疇道:"且慢!此人是個來使,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那匹馬停留在明軍身前幾十米處,卻見來人是一個百夫長模樣的清軍,隻聽得他高聲喊道:"明軍聽著,大清皇帝皇太極有令,爾等迅速解鞍下馬,投降我主,饒爾等不死。否則我大清正黃旗主豪格鐵騎所至,必將爾等殺個片甲不存,血流成河!"
洪承疇道:"這是豪格的軍隊,看來這隻是一支先頭騎兵,大部隊還在後麵。"突然怒喝一聲,"吳三桂何在?"
吳三桂道:"末將在!"
"都說你的臂力驚人,箭法精奇,今天讓本帥見識一下,給我一箭射殺此人!"
吳三桂略一遲疑:"大帥,您不是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嗎?"
"沒錯,但本帥改了主意,今天就是要給韃子來個下馬威,你盡管射殺了他,本帥自有安排!"
吳三桂應了一聲,一勒馬韁,向前疾衝,前排的軍士自動讓開一條通道,吳三桂人在馬上,側身解下佩弓,抽箭搭弦,幾個動作一氣嗬成,馬蹄聲響中,人已經衝到軍隊最前列,猿臂舒張間,箭如流星從手中佩弓中射出,排在最前列的步兵隻覺得耳邊"嗖"一聲風響,那支箭就從眼前飛了過去,卻見那名百夫長身子連動都沒來得及動,箭就追到了麵門之上,隻聽得坐騎一聲長嘶,此人翻身落馬,倒地而亡。
"好!"明軍一陣歡呼,聲震山嶽。
清軍見來使被殺,登時被激怒了。主帥將手中黃旗揮舞,隻聽得震耳欲聾的"殺"聲響起,兩千騎馬飛馳而來,直向明軍陣前衝來。
洪承疇道:"好!他們來了,大家原地不動,等我號令!"
兩千騎飛速而至,千夫長衝在最前列,如風似電,眼見著到了眼前,最前排的步兵和騎兵沒有大帥號令,不敢擅動,隻聽得"嗖嗖"風響,在濃煙滾滾之中,清兵開始放箭,箭如雨下,隻聽得慘呼連連,明軍第一排中箭者甚眾,紛紛倒地。
王樸看得心驚,道:"大帥,趕快用盾牌吧!"
洪承疇道:"等等。"眼見著明軍被射中倒地的人越來越多,清軍騎兵越逼越近,洪承疇道,"列盾!"
最前排的步兵自身後抽出盾牌,護在前方,隻聽得丁當聲響,無數支箭射在盾牌之上,隻片刻工夫,盾牌上就如同刺蝟一樣紮滿了箭頭。
箭已經傷不到明軍,但這支清軍仍很剽悍,竟然並不停歇,馬仍在疾馳,眼見著與明軍距離愈加近了,吳三桂道:"大帥,撤盾牌嗎?"洪承疇道:"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