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戰火(5)(2 / 3)

兩人抖擻精神,戰到一處,殺得難解難分之時,突然聽得頭頂一聲霹靂,震耳欲聾,兩人情不自禁都抬頭望去,卻見在遙遠的天空之上,五朵禮花徐徐綻放,燦爛光輝,映紅了本已經有些陰霾的天空。

看禮花開放之處,似乎正對著鬆山的後山杏山方向,禮花開放後,隻聽得一陣陣隆隆爆炸之聲,在山那邊傳來。皇太極本已提刀在手,準備放手一搏,此時略一思索,突然大喜,道:"大計已成,退兵。"說完竟不等洪承疇接招,將手一揮,轉身就走,大軍退潮一般地向後撤去。

打了整整一天,明軍已經疲倦不堪,此時皇太極突然撤兵,大家全是百思不解,不過,對於明軍來說,皇太極肯放手,當然也是個好消息,至少也可以暫作休整。洪承疇也不願再作困獸之爭,告訴大家窮寇莫追,急忙命大軍就地集結,稍作休整,明日再戰。

一天之戰,雙方死傷甚眾,明軍這方陣亡約七千人,傷者四千人。所死傷之人,參戰的總兵各部都有,以吳三桂部、王樸部、白廣恩三部傷者最多,大家白天見了清軍的凶悍,一個個心驚膽寒,不敢想象以後的戰事還會慘烈到什麼程度。

皇太極因何突然退兵?各大總兵當晚議論紛紛,但用不了多久答案就知曉了。沒到晚間,前屯衛總兵王廷臣隻帶著幾百人狼狽地前來會合,他告訴洪承疇,杏山已經失守,現在阿濟格、多鐸聯軍正在攻打塔山曹變蛟部,而在杏山與鬆山之間,隻一天工夫,突然出現兩股清軍,占據要地,將鬆山、杏山、塔山分隔開來,斷了大軍的後援,並炸斷了糧道。

明軍大營之內,一片呻吟慘呼聲,白天一場大戰,亡者無數,傷者更眾。眾兵士當夜休整之時,有人舊傷複發,痛不欲生,呻吟起來,這呻吟聲似乎能傳染,一下子就傳遍了整個軍營。

中軍大帳內,也是一片混亂,爭執不休。

糧道被毀,後援被斷,令洪承疇等人始料不及。而最讓大家感到心驚的是,清軍竟然如此厲害,那慘烈的殺戮場麵,對各鎮的總兵來說,簡直如同噩夢一樣。

監軍張若麒也改了口氣,不再堅持速戰速決,不斷驚歎:"韃子兵太厲害了!我們要謹慎行事啊!"

洪承疇看著各總兵圍繞糧道被毀之事議論紛紛,也是憂心忡忡,此次在監軍脅迫下,強行出兵,口糧隻帶夠了三日的,看這架勢,清軍凶悍遠遠超過陝西頑匪,這仗幾天之內是打不完的,三日之後,全軍無糧,又當如何是好?

張若麒見大家議論未果,於是提出一個觀點:"我看不如趁著戰事還沒有蔓延,趕快撤回寧遠,先解決糧草問題,要不我們就被圍在這孤山之上,任那皇太極擺布了。"

大同總兵王樸居然也讚同:"我看張大人此計甚妙,今天這一仗大家打得勢均力敵,趁著皇太極還沒緩過勁來,咱們還是走為上!"

眾總兵紛紛建議,說沒有糧打不了仗,本來就欠著餉,現在又不給糧吃,兵士更未必肯賣命了,再說清軍如此凶悍,再打下去,隻怕也是凶多吉少。不少人當即表示,撤回寧遠是萬全之策。

洪承疇聽著眾人說話,皺眉冷眼旁觀,一言未發。張若麒道:"洪督師有何高見,就請示下。"

洪承疇騰地站了起來,道:"我隻有一句話,從現在開始,誰再談撤回寧遠這四個字,立殺無赦!我不管他是誰人,是誰派來的,均尊此令!"

說完橫掃張若麒一眼,目光如刀。張若麒心中一寒,不敢說什麼,眾總兵見大帥怒發此言,也不敢再說話了。

洪承疇道:"才打了一天仗,看把你們嚇成了什麼樣子了?韃子兵從來就不是善男信女,你們難道沒有思想準備?那些想撤回寧遠的人,本帥隻問你們一句,我們來這裏是幹什麼來了?我們不是來解祖將軍之圍的嗎?祖將軍為了這一天,等了我們多少年?你們就這麼走了,你們置祖將軍於何地?置國家利益於何地?錦州丟了,寧錦防線還有什麼作用?沒有寧錦防線,又拿什麼抵擋皇太極的軍隊?又拿什麼看守國家的門戶,隻靠一個山海關嗎?"

眾將被他說得都低下頭去,洪承疇冷笑一聲道:"當初本帥說總決戰時機未到,是哪個不聽啊?說速戰就可取勝,今日一見韃子厲害,又有退意了?既然想打速戰,我們就應考慮到今天這個處境,我們本來是想包圍他們,現在卻被他們包圍,沒有別的辦法,隻有一個字:拚!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隻有三天糧草,那我們就給皇太極三天時間,三天內,所有人拚著性命不要,一戰定乾坤,現在的形勢是,進是死,守也是死,橫豎是死,我們合成一股,拚出去,死的就是皇太極!"

一席話說得大家又是慚愧,又是激動,吳三桂第一個道:"大帥,末將願舍棄性命,為國捐軀,決不退後!"

眾總兵紛紛表決心,洪承疇冷冷一笑,對張若麒道:"張大人,就煩請你和陳新甲大人說一聲,速戰之策,我洪承疇一以貫之,絕不敢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