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英雄(7)(3 / 3)

"噢?"李自成聽了一愣。李雙喜也趁機上來說:"一隻虎的隊伍裏有不少窮哥們兒,早盼著能攻下京城給家裏寄些銀子,權將軍那裏這樣的人就更多了。他們也聽說了此事,也都在議論呢。"

李自成道:"他們有這些反應也正常,我確實答應過他們,我不能食言。"

牛金星上來道:"即使不因為這個,還有城中幾十萬大軍要吃飯,沒有糧草,時間一長,必有事端。"

李自成道:"李岩說,若放任追餉,我們的軍隊會像張敬軒和左良玉的一樣,若是如此,豈不有違義軍稱號?"

"我看也未必。"牛金星道,"八大王、左良玉他們雖然兵匪殊途,但有一點是一樣的,他們隻劫富,不濟貧,將所掠來的財寶盡歸於自己掌中,故而天下人怨之恨之,而皇上你則完全將這些銀兩用之於民,用之於兵,兩者相比,天壤之別,公道人心,自有公論。"

"李岩還說,若放任追餉,恐傷了民心,此話又怎能不顧?"

"民心?"牛金星詭秘地一笑,"這民心是百姓之心還是前明舊臣之心,我看還要兩說。李公子係出前朝名門,在他心中,對這些老臣總有著幾分情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個無可厚非。但咱們軍中,懷有此心卻隻是少數。十年前,商洛山一戰,郝搖旗離皇上而去,不就是因為軍中無糧,又無大戶可以打秋草嗎?今日為避免重蹈當年覆轍,必解決給養軍需,否則到時,隻怕就算得到前明舊臣的心,也就真失了我大順軍民的心了。"

"牛丞相說得不錯。"李雙喜道,"義父,與狗官們相比,咱老營的兄弟們才是最重要的。"

李自成濃眉緊鎖,沒有接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李岩的擔心很快就成了現實。經過李雙喜和牛金星的勸阻,一夜思索後,李自成準許了劉宗敏的建議,北京城內,大規模的追贓助餉活動開始了,劉宗敏、李過擔任總指揮,文臣顧君恩協助,而所有的將官都卷入了追贓的活動中。

在顧君恩的策劃下,助餉和追贓是分兩步進行的,助餉是派餉,就是按指定的對象規定了數目來進行餉銀的分派,按照實力與官職,明朝的舊人分為臣子、王公、太監、豪紳四個階層,規定這些人在指定的時間內交納規定的金額。

派餉的具體數目,按等追繳:中堂官即原明首輔、大學士一級的官,須出白銀十萬兩,各部院、京堂、錦衣官為七萬或五萬、三萬,科道吏部官為五萬、三萬,翰林官多則為三萬、兩萬,少則為一萬,各部屬員以下的,均以千計。至於皇室勳戚之家,沒有定數,人財兩盡是標準。

不過,助餉沒有多久就迅速發展成為了追贓,因為明朝的這些舊臣們交上來的銀兩較少,解決大部隊的餉銀問題隻是杯水車薪。於是劉宗敏下令,加大追贓的力度,那就是不分對象,沒有數目,無限度地追要,甚至隨時追,隨地追。由助餉到追贓,由尚有幾分理性到全無理性,這是一個極快的過程。

第一個受害的是前朝首輔魏藻德。這個一心想為李闖王效命的前首相,官沒做成,卻成了劉宗敏的階下囚,而這回當階下囚也不好當了。劉宗敏每日對他嚴刑拷打,逼他拿錢。魏藻德東拚西借,交出十萬兩黃金,這個數目已經夠了,但劉宗敏並不滿足,又追加了三十萬兩,每日仍然拷打不盡,到最後把魏藻德的全家都抓來,一起打。

魏藻德的兒子被用燒得通紅的鐵條打得體無皮膚,求劉宗敏手下留情,並說自己的父親有不少門生,可以從他們手中湊足款項,劉宗敏答應了。可是到了約定期限沒能上交全,魏藻德求劉宗敏再給他一點時間,劉宗敏不聽,命令上夾棍,魏藻德本就年事較高,連日來又被不斷刑拷,結果夾棍一上,沒幾下就斷了氣。劉宗敏當天下午,又對魏藻德的兒子動刑,沒多久,魏藻德的兒子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