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命運(9)(2 / 3)

突然聽得一聲炮響,城頭之上掛出一麵白旗,守將冷允登站於城頭,大聲叫道:"我們投降了。不打了不打了,我們降了!"

攻城的大順將領大喜,叫道:"他們投降了,他們投降了!"眾軍士齊聲歡呼,冷允登道:"我開城門放你們進來!"北翼城門大開,守將歡呼,軍士雀躍,爬上雲梯的也無心再爬,都急忙下來,爭先恐後,進入北翼城。

李自成在遠處看見北翼城城門大開,自己的人正蜂擁而入,指著那邊問道:"怎麼回事?"劉宗敏道:"北翼城降了。"李自成微一思索,臉色大變,道:"此中有詐,讓他們回來!"

但已經晚了。大順軍剛一衝進北翼城內,就進入了埋伏圈裏,城內隱藏著一隊軍馬,等大順軍一進來,城門迅速關閉,城門之上,守軍向下放箭,先行入城的一千多士兵,無一幸存。而城下的大順兵猝不及防,待反應過來之時,北翼城城中又殺出一隊精兵,領頭的正是吳三桂本人,這一路兵馬更無二話,出來就殺,大順軍死傷過半,不得不退回。

劉宗敏氣得哇哇大叫:"奸賊好生狡猾!"不待李自成發話,手拿銀槍殺入陣中,吳三桂以詐降之計擊退北翼城敵人,但也不敢久留,馬上回城並鳴金收兵。激戰一天的關寧軍疲憊不堪,在呂鳴章、朱國梓的掩護下,一部分安全撤回,剩下一部分人來不及撤回,仍然邊打邊撤。吳三桂命令:"關城門!"守將驚愕地道:"那進不來的怎麼辦?"吳三桂搖頭道:"再不關城門,敵軍就會攻進來了。他們為國捐軀,死得其所。"

眾軍退回西羅城內,剩下一部分關寧軍進不得城,隻得與李過一部拚死廝殺,終因寡不敵眾,全部陣亡,自始至終,無一人投降。

進入山海關的第一仗就這樣暫時告一段落,一天激戰,雙方死傷都近萬人,勝負未分,但李自成大軍逼近西羅城下,距奪取關城,已經實質性地邁進了一步。

望著地上的累累屍首,李自成歎息一聲:"看來今天我遇上了真正的對手。累得這些好兄弟們身喪黃泉。"一掃對吳三桂的輕視之心,對手下眾人道,"明日還有一場惡戰,大家加把勁,爭取一戰取下山海關。"

山海關城內,吳三桂聽朱國梓報上傷亡數字,愁眉不展,經這一戰,關寧軍折損了近四分之一,若明天再戰,李自成大軍凶猛,自己人少,是否還能抵擋?

而在他心中,還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心間:那多爾袞大軍已經臨近山海關,為什麼他還不出兵相救?

吳三桂盼著多爾袞的援軍盼到眼睛發藍,但多爾袞卻命令眾將士放慢了步伐。

就在李自成大軍與吳三桂交戰的前夜,多爾袞命令軍隊休整,後半夜才出發,淩晨時分抵達距山海關外隻有十裏處的歡喜嶺。多爾袞下令,全軍再次歇息。

這時,已經可以聽到山海關的另一麵的隆隆炮火之聲。

多爾袞站於一高嶺處,向遠方眺望,隻看見煙火籠罩,知道李自成與吳三桂的軍隊已經交上火了。多爾袞非常高興,對範文程道:"他們開戰了,吳三桂就要挺不住了。"

範文程微笑道:"但不知攝政王何時準備入關?"

多爾袞道:"如無意外,一天之後,吳三桂會答應我們所有的條件。到那時,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和李自成的軍隊都耗得差不多了,我此時入關,時機才剛剛好。"指著眼前這片高嶺道,"我剛剛問過向導,此地名為歡喜嶺,又名淒惶嶺,一個地方會有兩個名字,範先生可知何故?"

範文程道:"此地距山海關極近,以前是出征或戍人離關必經之地,因離家鄉而至塞外,故而心情'淒惶',但當地的戍人由塞外返歸故鄉時,同樣會經過此處,登上此嶺,眼望山海關近在眼前,又會有舉目到家的'歡喜'。故而有兩個不同的名字,但其中的含義卻有一個共同之處,都說的是戍人痛苦而又複雜的情緒。"

多爾袞道:"以後不會再有人有這樣的情緒了。我大清統一江山之後,滿漢之爭,就此結束。我會下令,這個名字,就此廢掉。"

範文程道:"滿漢恩仇,積累多年,即使我大清入主中原,統一江山,但這刻骨深仇,仍然會在相當長的時間不能斷絕。此地的雙重含義,其實也正適於我大清的現狀,一方麵我方勝利在望,一方麵未來任重道遠,開創江山易,守住江山難,攝政王他日問鼎中原之時,仍當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牢記臣的忠告,得民心者治天下,否則,一樣會重蹈大明王朝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