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一個“我”字
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地了解自己。
——《禪語》
小和尚想跟老和尚學書法,老和尚說:“從‘我’字練起吧!”並給小和尚提供了幾個名家的字帖。
小和尚練了一個上午的“我”字,然後挑出幾個自己比較滿意的,拿去請師父指點。老和尚斜了一眼說:“太潦草了,接著練!”
小和尚接著練了半個月。然後,他又挑出幾個自己比較滿意的,拿給師父指點。老和尚隨手翻了翻,說道:“太浮躁了,接著練!”
小和尚沉住氣,接著練了半年,基本上能把名家們的幾個“我”字臨摹得惟妙惟肖了。
他又請師父指點。老和尚拿著他的習作,看了一會兒,點點頭說:“有長進!不過,還是接著練,因為你還沒有真正掌握要領。”
小和尚一天天地練下去。半年後,他又找到師父。這次他隻拿來了一個“我”字,不過,這個“我”字不再是臨摹了,而是他取幾位名家之長的創新作品。
老和尚終於滿意地笑了,他意味深長地對小和尚說:“你終於寫出了自己的‘我’字。”
擁有自己的特色、絕技,你才能成大家。然而,擁有所謂“特色”“絕
技”倒不難,難的是你的特色、絕技要能與大家比肩。隨便搞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東西,人家看了嗤之以鼻,那不是真正的特色、絕技。所以,你需要廣泛吸收諸家之長。在前人的肩膀上構築自己的高度。
般特是佛祖釋迦牟尼的一個徒弟,他以愚鈍著稱,多年來連一首偈都背不全。一天,佛祖把他叫到麵前,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祖接著說:“你不要認為這首偈稀疏平常,你隻要認真地學會這一首偈,就已經不容易了!”於是,般特翻來覆去地學這一首偈,終於領悟了其中的意思。不久,佛祖派他去給附近的女尼講經說法。
在講經說法之前,般特謙虛地對眾女尼說道“我生來愚鈍,在佛祖身邊隻學得一偈,現在給大家講述,希望靜聽。”接著便念偈:“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眾女尼笑道:“居然隻會一首啟蒙偈,我們早就倒背如流了,還用你來講解?”可是,般特卻不動聲色,從容講下去,說得頭頭是道,新意迭出。一首普通的偈,說出了無限深邃的佛理。
眾女尼不禁感歎道:“一首啟蒙偈,居然可以理解到這種程度,實在是高人啊!”於是對他肅然起敬,再也不取笑他了。
當我們在充實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的時候,要明確對自己發展有用的技能並用心把它們學好,十八般武藝不一定要樣樣都精通,但一定要至少有一樣是自己的強項,隻有這樣才能在人才濟濟的現代競爭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克裏斯特鎮上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醫生,曾經遠近聞名。但他自從出了醫科學校之後,診病開藥一貫奉行傳統的老法子。從醫多年毫無創新,於是漸漸步入沒落之途了。他明明應該把門麵重新漆一漆了,明明應該去買些新發明的醫療器械及最近出現的特效藥品了,但他舍不得花錢。他從不肯稍微花些時間來看些新出版的醫學刊物,更不肯稍費些心機去研究實驗最新的臨床療法。他所使用的診療法,都是些見效遲緩、陳腐不堪的老一套;他所開出來的藥方,都是不易見效的、人家用得不願再用了的老藥品。
他一點兒也沒留意到,在他的診療所附近早已來了一位青年醫生,有最新、最完善的設備,所用的器械無不是最新的一種;開出來的藥方,都寫著最新發明的藥品;所讀的醫書都是些最新出版的醫學書報。同時他的診所的陳設也新穎完美,病人對此都很滿意。於是老醫生的生意漸漸都跑到這位青年醫生那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