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話筒、大手筆,天生一個不服輸
電台的播音主持並非隻管播音,采編播都得幹。采訪時經常遭遇尷尬。采訪隊伍大多是男性。女的極少,小妮子蹲在那裏就像個小猴子,被采訪的單位或個人根本不予理睬。小妮子常把小話筒藏在袖子裏偷偷地來。主持《市民熱線》時,要接觸許多市民關注的話題,小妮子跑遍了全市的大街小巷,走訪了千家萬戶,認真傾聽百姓的聲音,多次為聽眾排憂解難。有一次,小妮子去采訪一位市領導,幾次約不到,就趁他在開會,堵在會議室門口,一直等到天黑散會,終於成功完成了采訪任務。為了做好“家鄉的橋”這個節目,小妮子采訪的群眾,出租車司機及建橋工人達數十人次。去合徐高速公路采訪時,小妮子不顧工人勸說,腳手並用爬上了二十多米高的腳手架,親自真實地感受現場。看到站在高空的小妮子舉著話筒采訪,工人們內心好感動。正是靠著不服輸的精神和意誌,小妮子創作的作品《快把納米技術嫁出去》、《戰鬥在抗非典最前沿》榮獲安徽省播音與主持作品獎一等獎,一組本市新聞獲安徽省播音與主持獎二等獎。其它作品也多次在全國評獎中榜上有名。小話筒、大手筆,小妮子樂此不疲。
如今的小妮子早已是珠城名人了。她那略帶磁性的聲音已為市民所熟悉。在大型文藝晚會上,在節日慶典儀式上,在一年一度的人大、政協例會上,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她收獲著市民的讚許和愛戴,收獲著成熟與成功。憑實力,她或許可以到高處走一走,換換環境了。人們常說,蚌埠人民廣播電台是個藏龍臥虎之地,是人才培訓基地。曆年來電台的播音主持中,出國的、出省的、跳槽進電視台的,一批又一批,而小妮子卻還在心安理得地堅守著。有人認為她“短路”,有人議論她“進水”,還有人說她目光短淺缺乏誌向。麵對這一切,小妮子平靜地說:18歲進台,我對這裏太熟悉了!10多年來青春汗水淚水都灑在這裏,所有一切都在我心裏,我很容易進入角色,我這個播音主持人是依附這座城市、這個台成長起來的,失去它,我一無所有!是的,電台的日子眼下是不太好過,還是讓我和電台、孩子一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