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行為養成之後,如影隨形,常常伴人一生。而在心理學機製上,它如何得到自我認同?缺點經過自我偽裝,以良性形象被肯定,於是這個人永遠不想改過。例如,固執在自我的善惡機製裏化名“咬定青山不放鬆”,口出惡言化名直爽,無能叫順其自然,嫉妒叫嫉惡如仇。“過”在哪裏?沒有,各色人等,皆為堯舜。

一個人在內心剝開“過”的偽裝,直麵之時,有一些痛苦並心虛,心理學中自我評價降低導致焦慮的結論,如此之謂也。要麼把偽裝重新縫好,繼續苟且,要麼起而改之。

改過之難,超過蜀道加青藏公路之難。愛生氣的人,怎能讓他不生氣?他說,本不想生氣,奈何他們太氣人,問題出在他們身上。而“他們”也由於“他他們”在生氣。

對一個向上的人來說,唯有在“他們”無知、刁蠻、愚鈍時,而以心平氣和待之才有功。如果別人請吃魚翅而未大怒,算不上能耐。人格涵養正在於在不平之處而能平。

改過對品行端正的人尤其重要也尤其困難。端正人士目標遠大,需要係統內每一個零部件都支持目標完成,而性格缺陷成為木桶最短的那塊板。端正的人比庸人更需要一個缺口來宣泄,以期平衡,平衡不好,則變成偽君子。

改過需要支撐,像一人踢腿時,另一條腿須站立一樣。這支撐是愛。“愛”這個詞說得太濫了,無數人假其之名行惡,以及編唱流行歌曲。但世間果然有愛,人之初即有之。愛別人可以矯治輕慢、嗔怒。別人有疾,不是你輕慢的理由。愛自己可以矯治嫉妒。妒之一物不是自愛,是往自己眼裏撒生石灰。愛,在中國更早的時候曰仁、曰慈、曰悲。它不光是對別人好,更是對自己好。而自己好起來之後,別人和“他們”也對你好。馬太效應再次顯靈:品格上“富有的,給予他;貧窮的,剝奪他”。

有哲學家稱“他人即地獄”。他人是何人?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而“地獄”,按我的揣測,是對“他人”施怒、施惡、施種種不公之後所陷入的苦痛淵藪。反之,他人乃天堂。進天堂的路徑不光在施善,還包括用滴水穿石的恒心改過。

海明威的話說得不錯,但隻是對文學作品而言。海明威做人不屑拘小節,更不屑改正,生活帶給他的煩惱超過了快樂。真正快樂的是讀他作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