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宮觀 盛極一時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它與中國的本土文化緊密相連,對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藝、科技、學術思想和民間風俗等各方麵都有重要影響。從傳說看,道教傳入杭州的時間似乎比佛教更早,西湖出現道士蹤跡的年代也先於佛徒。《水經》一書在介紹杭州天竺稽留峰的來由時寫道:“昔有道士,入此不返,因以稽留為山號。”東晉道士許邁寫給王羲之的信中也說:“山陰、臨安(今杭州)多金堂、玉室、瓊芝、瑤草,漢末得道之士在焉。”
自古有道之士多遁居山林,隱居修道。三國、西晉時,西湖靈隱山一帶山奇水秀,人煙稀少,符合道人修真煉丹對環境的要求。相傳三國時的葛玄,曾在飛來峰南麓和玉乳洞修行,於赤烏二年(239年)“得道成仙”。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道教遺址是東晉葛洪的煉丹地,今葛嶺、初陽台、南屏山、龍井、靈隱葛塢都相傳有他的煉丹井,現在葛嶺的抱樸道院就是紀念他的。
隋唐,道教進入興盛時期,西湖除一些道士仍樂居於山林、洞窟、茅廬過修習生活外,吳山、葛嶺、飛來峰等處均有道院建立,但為數有限,傳到後世的更少。
北宋末代皇帝徽宗趙佶,是一名狂熱的道教信徒,他專寵羽士,還授意臣下以天帝名義冊封他自己為“教主道君皇帝”,並下令在全國大興土木建造宮觀扶植道教。道教因而備受尊崇,成為國教。吳山上的東嶽中興觀就是在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所建的。南宋定都杭州後,高宗趙構一承其父遺風,駐蹕稍定,就開始營建一批規製宏麗的道教宮觀,雖說其數量不到佛寺的十分之一,但是它們的地位遠勝佛寺。其中所謂“十大宮觀”,就有位於西湖風景區的顯應觀、四聖延祥觀(西太乙宮),三茅寧壽觀三處。這些宮觀由皇帝直接指令興建,經費由皇家開支。宮觀內的門額、殿匾、碑記、石刻經文多由皇帝親自書寫。有些宮觀內的園林,直接從禦苑中拆來移建。道觀的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使是靈隱那樣的名刹古寺也自歎弗如。
南宋時期,西湖新建道觀有天明宮、承天靈應觀(後改名衝天觀)、至德觀、清源崇應觀、顯惠觀,以上均在吳山。還有六和塔邊的真聖觀,龍山(玉皇山)的玉虛觀,葛嶺的玉清宮(今抱樸道院),蘇堤第一橋的旌德觀,雷峰的雲濤觀、上清宮,龍井的衝虛宮、太清宮,堪稱盛極一時。然而好景不長,南宋亡後,西湖的道教官觀或毀於兵燹,或改為佛寺,或挪作他用,除吳山上的一些宮觀外,大多再也不曾複建。
與南宋推崇道教幾乎同一時期,中國北方金朝統治區崛起了道教新宗派——全真道。元代,全真道達到鼎盛期。隨著南北對峙的結束,全真道逐漸向南方發展,傳入西湖。
明代時,永樂帝朱棣自詡為真武大帝的化身,因而對祭祀真武的武當派大力扶持。明代西湖道教宮觀的發展大致局限於吳山景區,東嶽中興觀、玉樞道院(神霄雷院)、衝天觀、玄妙觀、真聖觀等先後修複。今天已被列為全國二十一處重點道院之一的葛嶺抱樸道院也是在這時開始興盛的。
入清以後,順治、康熙、雍正三朝都明確保護道教、支持道教,尤其是雍正帝,因為龍虎山道士治好了他的眼病,更是對道士的方術深信不疑,以致形成清代崇奉道教的狂潮。當時任浙江總督的李衛,為迎合雍正所好,采納道士的建議,以防弭杭城火災為由,在龍山(玉皇山)頂建頗具規模的福星觀,又在山腰置七星缸,還在紫陽山頂置坎卦石遙相呼應。此外,葛嶺抱樸廬、黃龍洞均為清代西湖主要道院。太平天國軍攻取杭州時,西湖道觀均遭損毀。清同治、光緒年間(1870—1876年),來自湘軍的浙江巡撫楊昌浚根據杭州地方官紳的要求重建了玉皇山道觀,成為西湖近代最大的道教活動場所,遺跡至今猶存。
奉祀祠廟 五花八門
西湖的奉祀祠廟,源出於我國原始宗教意識中的自然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並與道教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自然神崇拜包括天體崇拜、自然力崇拜和自然物崇拜。祖先崇拜是隨著父權製度家族的建立與靈魂、精靈觀念的發展而產生的。
西湖奉祀祠廟中供奉的神像既有自然神,如天、地、日、月、江、海、山嶽、雷電,又有龍王、藥王、財神、倉神、城隍、土地、文昌等行業神、守護神、功能神,更多的則是那些為國為民為地方建立功績作過貢獻的傑出人物或有德之士,三教九流,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雖然其中摻雜了很多封建迷信糟粕,卻也頗有可取之處,有一些至今仍發揮著教育作用,如紀念民族英雄嶽飛的嶽王廟,凡來西湖的遊客無不前往瞻仰遊覽。
西湖的奉祀祠廟是在南宋建都杭州後集中出現的。根據吳自牧《夢粱錄》記載,當時所建及前朝遺留的祠廟有九十四座,分七類:山川神廟十六座,忠節祠六座,仕賢祠八座,古神祠九座,土俗祠三十三座,東都隨朝祠(指原在北宋都城汴京即開封,南渡後複建於杭州者)四座,外郡行祠(原廟在北方外省複建於杭州者)十八座。以上數據遠非完整統計,當時杭州各類祠廟實數在一百座以上,其中大部分地處西湖風景區,主要分布在環湖地帶和吳山景區,以後各朝仍維持這一格局。環湖地帶以忠節仕賢祠廟居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嶽王廟、於謙祠和張蒼水祠,他們三人都是抗擊異族入侵的英雄。青山有幸埋忠骨,西湖風光賴有這些民族英雄的形象而倍增異彩。吳山景區主要是名目繁多的山川、行業神廟,自南宋而曆元、明、清,持續有所發展。
五花八門的奉祀祠廟不但豐富了西湖宗教名勝的內涵,還成為記錄杭州民間和地方風俗人情的載體,具有重要的認識價值和遊賞功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始建於宋代,重建於元代的杭州伊斯蘭教禮拜寺鳳凰寺,在地區宗教文化發展史和我國伊斯蘭教發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至今吸引著國內外的穆斯林遊客。
縱觀西湖寺觀祠廟的曆史變遷,不難看出,王權的介入和世俗功利的考慮對於寺觀祠廟的興衰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的具有明顯入世、用世精神的儒家思想時時與佛道三教合一,西湖佛寺、道觀和奉祀祠廟也因此而沾染了濃鬱的人情味和世俗相,從而蘊含了曆久不衰的藝術價值和觀賞魅力,成為西湖人文景觀的中堅力量。如今,這些寺觀更是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而香火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