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益友良師(3 / 3)

美術社承接各種美術製品的訂貨。有肖像、公共建築裝飾,還有教堂壁畫。

克拉姆斯柯依對接到的訂貨十分認真,處處以身作則,一絲不苟,他也要求社內全體成員都要這樣。

很快,美術社就顧客盈門,應接不暇了,於是,他們又請學院有才能的同學來幫忙。他們也經常請列賓。

正是美術社,而不是美術學院,培養了列賓的美學觀,幫他找到了自己藝術上的道路。

在美術社,列賓接觸到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著作,這本書揭開了俄羅斯美學的新篇章。“最美好的是生活”這句名言從那時起就成了新生的俄羅斯畫派的旗幟。在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啟迪下,藝術家們不倦地宣傳藝術負有重大的曆史使命。積極參與生活,做生活的創造者,是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號召:“當然,再現生活是藝術的主要任務,但藝術還常常包有另一項任務:解釋生活或者作生活中各種現象的裁判。”

這些思想和列賓的激情十分相似,他和安托柯爾斯基多次談過這個問題,但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得多麼正確呀!為藝術服務是最崇高的公民義務:隻有當生活變得理智而充實時,個人的前程才會顯得有意義。

原來的住處已不夠用了。美術社搬到市中心海軍廣場。這裏有兩個寬敞的大廳,可以舉辦社內成員的作品展覽。一到夏天,他們分頭外出作畫,秋天帶草稿回來,有時帶回來的就是成品。

那是一些動人的作品,同學們熱情洋溢地分析這些作品,提出許多有益的建議。這才是真正的創作氣氛,擯棄了一切渺小的個人恩怨好惡,也沒有嫉妒和虛榮。大家關心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把祖國的藝術推向新的高峰,因此,每個人的成功都是大家高興的事。

列賓成了美術社的“自己人”。大家對他毫不見外,他們一起聽新書朗讀,一起欣賞,探討新的創作,一起討論各種問題,交流思想。

克拉姆斯柯依經常抽空看列賓在學院作的素描,老師馬上就能發現畫上的毛病,恰中要害,他講的道理讓人折服,準確無誤,學院的教授們簡直望塵莫及。盡管克拉姆斯柯依前麵沒有擺著模特兒,可他卻能直接指出學生在什麼地方偏離了對象。

克拉姆斯柯依對學生課餘時作的畫非常注意,隻有當列賓獨自一人,沒有教授監視下畫模特兒時,畫家的才能才顯露無遺。克拉姆斯柯依高度評價列賓的這類作品,認為這些畫沒有學院派的虛偽輕浮,隻要畫家把精力全神貫注到模特兒身上,才能畫出真實動人的作品。而列賓在學院的作業陷入了千篇一律的公式技法,注意漂亮的高光,細而勻的線條,沒有實在東西。

克拉姆斯柯依告誡列賓:“你不要在美術學院毀了自己,為了換取學院的知識,付出藝術家的個性。多少有才能的人,結果成了墨守成規的庸夫俗子,變成耍手藝的匠人。”

一次,列賓拿著《洪水》的草稿給柯拉姆斯柯依看。

“怎麼,這是你畫的?”老師雙眉緊蹙,臉上立刻沒有一絲笑意,“雖然畫麵上慘相具備,他不能給人深刻的印象。所有這一切都是別人作品的模仿,聚集成金字塔形的人群,為構圖而擺的姿勢,矯揉造作的光影,都是十分糟糕的模仿。但一定要拋棄這種方法。”他十分嚴肅地接著說:“你有沒有試過繪自己想象出一幅真正的曆史圖景?合上眼睛,在想象中讓它複活,複活後再畫出來。先抓住總的情緒,總的調子,畫麵上的一切都應是自然的流露。”

克拉姆斯柯依的開導使無地自容的列賓茅塞頓開,終生難忘。

從這以後,列賓把每一幅草圖和素描都拿給克拉姆斯柯依看,從老師的評析中得到了深刻的教益。

列賓沒上過中學,對自己知識上的缺陷早有切膚之感,他走進克拉姆斯柯依的畫室說出自己的打算:“我想三四年內暫時擱下繪畫,專攻文化知識。”

老師嚴肅地說:“知識就是力量,隻有它才能照亮我們的生活,文化修養是個極其重要的問題。你希望為社會服務,你便應該了解它的方方麵麵,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是有學識的人。藝術家是社會現象的批評者,不論他畫什麼,其中都鮮明地反映出他的世界觀。沒有思想,藝術家是一文不值的,盡管他能畫出漂亮的圖畫,但在社會上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要是作品中沒有作者世界觀的投射,不具備深刻的生活意義,不管他用什麼形式表現出來,也隻是簡單的照相。去讀讀哥德、席勒、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果戈理的作品吧,他們的藝術,和人類最深刻的思想緊密相連。”

“繪畫也是這樣,拉斐爾之所以偉大,不隻是因為他技巧高明,而是他的畫中有聖潔思想的閃光。”

這是克拉姆斯柯依幫助列賓選擇了提高繪畫技巧邊學知識的道路。

克拉姆斯柯依和列賓親密無間,遠遠超出了友誼,超出了師生關係。隻有當一個慈愛的父親發現他的兒子有過人之才時,才會這樣關心他的命運。

如果說克拉姆斯柯依是列賓的父親,一個有頭腦、體貼入微、嚴厲而又善良的父親,那麼美術社就是他第二個家,在這裏可以自由呼吸,充滿了新的思想。

在新的住所,經常有知心朋友參加的晚會。

大廳的中央放著一張大桌子,上備紙張、鉛筆、顏料。每次都有四五十人參加晚會,有人當模特,有人即興作畫。

另一間大廳裏聚集著音樂愛好者。他們在那裏唱歌、奏樂、跳舞。

克拉姆斯柯依總是坐在角落裏,在愉快的喧鬧聲中,和人談論著藝術問題。

每當晚會結束,都有一頓愉快的便餐。直到很晚,大家才懷著愉快的心情,各自離去。

列賓在美院學習那幾年正是美術社繁榮興旺的時期。年輕的藝術家們逐漸成熟,羽翼豐滿,名聲也愈來愈大。他們曾發誓不單獨一個人接受美院的任何恩賜。可是,一位藝術家食言了,別人沒有對他進行嚴厲的譴責。克拉姆斯柯依一怒之下退出了美術社。失去精神支柱,美術社不久就解散了。

1870年,在畫家米雅索耶夫的倡導下成立了巡回展覽畫派,創作思想上遵循車爾尼雪夫斯基“最美的是生活”原則,與人民的現實生活和俄羅斯民族曆史有著緊密聯係。

它獨立於皇家美術學院的美術家協會。畫派的形成標誌著俄羅斯藝術“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克拉姆斯柯依是巡回展覽畫派彼得堡分會的領導人,後來成了這個畫派的精神領袖。

以巡回展覽畫派為中心團結了一大批進步的畫家,每年舉行定期的展覽,使藝術和群眾廣泛接觸。

畫家們要用自己的藝術參加反對社會不公正的鬥爭,表現真實的生活。

成立巡回展覽畫派的時候,列賓還在美院學習。但他和那些立誌用刻刀和畫筆起來進行鬥爭、追求真理的人們同呼吸共命運。後來成了巡回展覽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取得了現實主義藝術的最高成就。

對列賓一生產生重要影響的是風起雲湧的俄國現實鬥爭,以及批評家斯塔索夫,畫家克拉姆斯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