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為河說話的德國人(1 / 1)

汪永晨

德國波茨坦對我們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3國發表了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今天,波茨坦出名,和那裏的一條運河有關。

距離柏林一個多小時車程的波茨坦,有一條冉科帕茨運河。河邊的房子大多是柏林人的別墅。也有人稱這裏為“漁村”,因為河裏的魚吸引著很多釣魚愛好者。

安德烈·亞茨和培·吉塔,一個是汽車修理兼銷售商,一個是國家氣候變化研究所的研究員。不久前的一個周末,他們在波茨坦火車站接上我們,一起到冉科帕茨運河邊。

天上飄著雪花,地麵漸漸變成白色,河邊的樹葉卻還在顯示自己的輝煌。黃黃的葉子和紅紅的果實,非常搶眼。

同行的人類學博士雷娜在上海學過中文,她說,波茨坦這條運河邊的人,反對把河加寬、挖深,反對為了航運改變自然。2008年11月,當地人和藝術家們開展了一項和平抗議的藝術活動,把自己的作品掛在河邊的樹上,讓樹上的小人替他們向開發商說不。

安德烈說,早年,他們的前輩在河的對岸種樹。河的一邊住人,另一邊種樹,人一出門就能看到樹。這些大樹今天都是上百歲的“老人”了,如果加深河道,這些樹就要被砍掉。曾經有開發商想在運河上修建港口,那是個能賺大錢的項目,後來因當地人的反對而泡湯。事實證明,不建那個港口並沒有什麼損失,要是建了,就會破壞自然。

吉塔說,河邊的濕地是魚和鳥類繁衍的地方,如果加寬河道,這些濕地就沒了。今天,人類已經認識到,自己和自然應該是一種什麼關係。我們不反對發展經濟,我們要問的是:這些發展是以犧牲其他生命為代價的嗎?

老人哈特·穆特住在運河邊。他有一本厚厚的大相冊,上麵貼的都是村裏人為保護這條河開展各種活動的照片,以及媒體上發表的有關文章。我問哈特:“你們為家鄉的河說話有多少年了?”“10年。”他說。

我問安德烈:“你們怎麼知道河要被挖深、拓寬?”他說:“施工方在媒體上做了宣傳,後來也有人來勘測過。施工方一開始保密,但我們去了解情況,他們不能不告訴我們,我們有知情權。”

為家鄉的河說話的人,除了住在冉科帕茨運河邊的人外,還有釣魚協會、觀鳥協會的一些人,護河活動的經費也來自這些協會。吉塔說:“保護家鄉的河活動的核心人員也就幾個人,他們一心一意地為河流說話。”不過,現在,知道他們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德國最主要的媒體也報道過。

“往樹上掛小人替你們說話,是誰的主意?”我問。安德烈說:“我們自己。也得到了一些藝術家的支持。”

有人租了一條大船,請媒體的人、一些官員觀賞冉科帕茨運河,為他們介紹河邊古老的建築和動植物,告訴他們,如果河道加深,就會影響到河岸上的老建築和周邊的地質。

為一條河說了10年的話,這是不是德國人特有的執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