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外國孩子的花錢課程(1 / 1)

李明荊

全世界最會理財的人是猶太人,他們對小孩兒的理財教育有一套特別的方法。

幼兒期:猶太人從3歲教花錢

小孩兒3歲時,父母就開始教孩子辨認硬幣和紙幣。5歲時父母讓他們知道,錢可以買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並告訴他們錢是怎麼賺來的。7歲時他們得看懂商品價格。8歲時父母教他們可以通過打工來賺錢、用勞力換取報酬,並教小孩兒把錢存在銀行裏,讓孩子們從小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

父母應在平日裏教導孩子購物時認清物品的價格及價值,然後考慮是否選購。告訴你的孩子,一個漢堡包要花20元,一隻熊寶寶要30元,但媽媽的口袋裏隻有40元,買了漢堡包就隻剩下20元,錢不夠買熊寶寶了。所以要認清價值後再仔細算一下,要買最需要的東西,不能想要什麼就買什麼。要告訴孩子們如何在有限的金錢範圍內作適當的取舍,如果處理不當後果要自己負責。

教導幼齡兒女,不妨從數學遊戲開始,比如去超市時,給他們一些物品清單,讓他們去找,設法找有折扣的,或是在比較價格後,買便宜的一種品牌;到電影院看電影時,給他們5元錢,讓他們去買一包5元錢的爆米花,或者把錢省下來買別的更想要的東西。這樣,孩子就學會了如何選擇購買需要的物品。

小學:存錢、捐款、掙外快

上了小學二三年級後,才是給他們零用錢的時候。此時家長給孩子的零用錢的數量,可能要考慮他周圍的朋友們從父母那裏得到多少零用錢,因為孩子們會彼此比較,總之不能多給,以免他們浪費,但也不宜太少。孩子有了零用錢可以自己支配利用,這時家長可以建議要孩子將一部分零用錢存起來,開個銀行賬戶,是有利息的賬戶。到銀行開戶麻煩,做父母的不妨自己當孩子的銀行,每個月算一次利息存入孩子的賬戶。長輩給的生日禮物是現金,孩子可以將錢先放進父母的銀行生利息。每當孩子看到銀行的存款增加時,就會對存錢產生興趣。

除了給零用錢外,鼓勵年紀大一點兒的孩子,以自己的勞力賺點兒額外小錢,如幫鄰居遛狗,鄰居出門時幫鄰居拿信件或喂貓;再大一點兒的孩子可以在附近小區當送報童。到了高中時,身強力壯的孩子可以幫鄰居割草賺錢。這些都是增加零用錢及銀行賬戶存款的好辦法。當孩子有了更多的存款時,要教他們有捐獻的習慣,開始也許要用“強迫”的方式要他們每月捐出一小部分的零用錢給慈善機構,不過父母需要以身作則。日子久了,孩子見多了,不必強迫,他們自然也會做善事了。

中學:做預算,防卡奴

孩子上了中學,做父母的一定要向他們說明零用錢的支出及預算要平衡的道理,不可預支也不可以透支。大孩子會花錢了,如不好好教導,很可能導致亂花錢,把錢花完了向朋友借,借不到就用不正當手段騙取,這是犯罪的根源。家長也需要注意孩子的消費行為,以免過度花費而產生不良後果,必要時家長可救急不救窮。如果孩子必須先預支,則必須在下次的零用錢中扣還,這時就得提醒孩子下次的預算要減縮,或該用勞力去賺取零用錢了。

近年來,海外很多華人都在為18歲以上的或上大學的子女辦信用卡。大人們認為子女外出讀書,身上有張信用卡,不用每月寄生活費,隻要一月一付賬單,很方便。但是太方便了,年輕人就會亂花錢,做父母的也會吃不消。成了卡奴後,最糟的結果是宣布“破產”,雖然“破產”暫時解決了還債的問題,但是,一個大學生還沒有走出大學校門就給自己留下了一個很壞的信用記錄。

美國規定要等7年,壞的信用記錄才能消除。這期間沒有信用的人是借不到錢的,房屋貸款、汽車貸款都免談。

在讓孩子擁有信用卡之前,得讓他們充分了解,成為卡奴並有了不良記錄的嚴重性,因為在社會上信用記錄比學校成績單還重要,找工作時雇主常常要查詢個人信用記錄。

美國學校為了讓小孩子有機會學習“現金價值”,常利用家長會經營的福利社,由家長主導,讓學生輪流來經營,福利社裏賣些學生用品,如筆、紙、橡皮、筆記本等等,也賣些零食,讓全校學生來購買,以小金額的物品為主,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學習如何利用零用錢,及選擇買合適的東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