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礦弩,節如發機。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勢”是一個意蘊精微、涵義豐富的詞,在不同語境中可分別解釋為形勢、姿態、權力、地位、時機、法度、情況、威力、規律和運動趨向等。
現代社會對“勢”的運用,主要有三個層麵:一指事物賴以生存發展的客觀環境諸因素運動變化及形成格局的情況,即人們常說的“形勢”:二指形勢對事物運動變化進行推動或製約的一種無形的作用力,即人們所說的“勢力”。三指作用於事物的無形之力的方向,即人們所說的“趨勢”。任何人都要在“勢”中生存。
“勢”有消長、逆轉,“勢”的運動變化對人影響很大。人置身於“勢”中,被“勢”那顯然無形卻幾乎不可抗拒的力所左右、所推動,在一種不得不這樣的格局中去作相應的運動演變。
人們要變被動為主動,就必須學會通過主觀努力適應、把握並利用客觀規律,學會去“用勢”,也就是要能動地度勢、謀勢、乘勢、導勢、借勢、蓄勢、造勢和轉勢。
“度勢”就是審時度勢。通過敏銳地觀察和分析,估計“勢”運動變化的趨向和力度,使自己的行為跟上形勢、適應形勢。
“謀勢”是謀求有利於自己的勢。勢不在我,就要積極行動,想方設法去謀求。
“乘勢”是適時地運用勢。要在已有勢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擴展更大的勢,獲得更大的成功。
“導勢”是因勢利導,順水推舟。把有利的勢引向自己,把不利的勢導離自己,趨福避禍,逢凶化吉。
“借勢”是借助有利的形勢,順風張帆,順路搭車,實現自己的計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蓄勢”是在競爭中通過積蓄準備,造成雙方在實力對比、心理狀態、輿論傾向、土氣鬥誌等方麵的反差,達到壯大自己實力的目的。
“造勢”是去積極主動地創造出一種有利於自己的態勢、格局和趨向,人為創造新聞,凸展形象,增進優勢。
“轉勢”是勢的轉變。當勢的發展使自己處在不利的境地或麵臨危機時,要讓形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變。讓劣勢轉為優勢,弱勢轉為強勢。
本書涵蓋了“勢”的不同層麵和不同發展階段,它從史海鉤沉中借鑒古今,不僅立足軍事、商戰,而且廣而推及到做人處事等領域。書中具體案例,可以觀成敗,談得失,從理論上進行探討。本書內容具有一定的理論高度和曆史深度,讀之可以相互印證,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