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亂(1 / 1)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和“快刀斬亂麻”都是講度勢的決策命題。重大局勢麵前,決策須慎重,情況危急時之際應有當機立斷的魄力。

秦朝末年,劉邦攻打關中,占領了鹹陽。但是劉邦沒想到項羽很快就出現在關中,當他聽說項羽準備攻來時,十分驚訝,心想,目前的狀態怎麼也打不贏項羽。於是就請項羽的叔父項伯居中調解,約好親自去向項羽道歉。

鴻門宴上,範增屢次使眼色示意項羽殺沛公,又舉所佩帶的玉示意項羽,連作三次,但項羽始終默然,毫無反應。範增看情形不對,便起身來到外麵對項莊說:“項王心腸太軟,不忍親自下手。你進帳去,上前向沛公敬酒,敬完酒便請求在座前舞劍,然後就趁機在沛公的座上殺他。如果失敗的話,你們這些人都將會被他殺盡九族。”

項莊於是入帳,向劉邦敬酒。敬完酒向項羽說:“大王和沛公飲酒,軍中沒有什麼可供娛樂,請準許我表演劍舞來助興。”

項羽說:“好!”項莊於是起而舞劍,項伯看出項莊的用意,也拔劍起舞,在二人同時舞劍的時候,項伯不斷用身體掩護沛公,項莊才沒有機會刺殺沛公。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有勇無謀,鴻門宴上坐失良機,讓劉邦逃脫。結果,使劉邦有機會壯大自己的力量,最後逼得項羽烏江自刎,從而順利地建立了西漢政權。

與項羽的優柔寡斷相比,班超就顯得高明多了。

公元73年,東漢班超出使西域到了鄯善,鄯善王起初十分禮遇班超,但不久態度就發生了變化。

班超對屬下的官員說:“覺不覺得鄯善王招待我們的態度,變得不夠周到了呢?這一定是匈奴使者到來的緣故,所以鄯善王猶豫不決。明眼人在事情尚未發生時就看得很清楚,何況事態已很明顯了呢?如果讓鄯善俘虜我們,送給匈奴,我們可能就會葬身在豺狼的口腹之中了。現在拯救我們自己的惟一辦法,就是借著夜色,火攻匈奴的使者,讓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一定會很驚慌,我們就可以將他們殲滅。匈奴一旦被滅,鄯善王自然嚇破膽,大功也就告成了。”

班超於是率領屬下,奔向匈奴的營地,當天恰好是刮大風的天氣,班超下令十個人帶鼓,藏身在匈奴房舍的後頭,約定看到火然後擊鼓、叫喊。一切照計劃進行,果然匈奴大亂,班超殺了三人,屬下則殺了匈奴使者及其手下三十餘人,其他大約一百人都被火燒死。

第二天,班超麵見鄯善王,拿匈奴使者的首級給他看,鄯善全國上下都非常驚恐,態度又變得畢恭畢敬起來。

情勢危急之際,應果敢決斷。優柔寡斷,決心難下,隻能痛失良機,遺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