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預測將來 穩操勝券(1 / 1)

無論做什麼事情,隻要對將來的趨勢進行預測,再做出應對的準備,必然能增加成功的機會,得以勝券在握。

在古代諸多成功的商業經營者中,有一位是以善預測而聞名的大商人,他就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七十二賢”之一的子貢。他在春秋時期是風雲一時的大商人。子貢的成功取決於他“億則屢中”的商業經營觀念,即對市場形勢的判斷(億)相當準確(屢中),後人推子貢為商業經營預測的祖師爺。其實,不止子貢善於預測,大凡成功的經營者,都善於預測。

春秋末年,著名商人計然對商業經營管理作過精辟的論述,特別強調買賣商品要有預見性。計然主張“旱則資舟,水則資車”。天旱以後會發大水,故在天旱時不必再買進車子,而要買進船隻;天旱時船隻沒人要而價賤,發大水後船隻將因求過於供而漲價,所以“旱則資舟”會獲得大利。大水過後又會天旱,同樣道理,發大水時要買進車子,“水則資車”才有大利可圖。“旱則資舟,水則資車”說的是一個商品經營原則,也就是說,要預見到物價的變動趨勢:商品價格過貴,供給就會增多,供大於求後價格就要下跌,貴又複為賤;價格過低,供給減少,供不應求後價格上漲,賤又複為貴。

計然的學生範蠡(陶朱公)之所以能在19年之中“三致千金”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善於預測市場行情。範蠡的預測是建立在“五行”變化基礎上的。他所做的生意主要是農產品,所以,他的預測也就是用金木水火土五行變化來推算豐歉,再用農業的豐歉來決定他的經營策略。這樣,範蠡就可以在豐年時購進糧食,等到災年時拋售出去,從中獲取高利。

繼範蠡之後,被今人推為商業鼻祖的白圭,運用他自己的預測方法經營,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功。白圭用天幹地支中的地支周期來預測農業的豐歉規律。他認為,12個地支周期中,隻有兩個豐收年,其餘年份都是歉收年,要麼因為水災,要麼因為旱災。

古代商人們的預測是建立在經驗總結基礎之上的。應當說,這種經驗是長期積累的結晶,有一定的可靠性。但作為一種預測方法,畢竟是較原始的。難得的是,在那個時代,他們已懂得運用這種經驗預測農業生產的趨勢,這無疑比一般商人高出一籌。正是這樣,他們才得以從中賺取高額利潤。

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能夠準確把握影響市場變化的多種因素,並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在複雜的市場變化中,“億則屢中”,百戰百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