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雙耳雙目,一鼻一口,雙手雙足,一頭一軀。但凡生理健全的正常人,大體就是這麼個外貌。若是3d建模也有了這些相似的構造,那大抵上可說是像人了。但僅僅是這種程度的像人,就想要跨過“恐怖穀”的話,那明顯是癡人說夢。
那麼要穿越“恐怖穀”,究竟要有多像人呢?
或者說,究竟什麼樣的形象,才能被稱為“像人”呢?
人和人之間都很像,這源於人類共同的基因。但人和人之間,又有著很大的不同。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同樣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即使同卵雙胞胎都不可能。
你們瞧,這是多麼糾結的邏輯!
人人都很像,人人又都有不同,那麼足以跨越“恐怖穀”的逼真度,究竟要逼真到什麼程度呢?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多人都渴求破解的問題,同樣還是一個現在注定無法給出合適答案的問題。不過,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並不影響人們跨越“恐怖穀”。
僅在哲學妹子所知的範疇內,至少就有兩種方法化解恐怖穀效應——真人cg技術和人物建模動漫化。隻是,這兩種方法固然可以解決恐怖穀效應,前者張士超他們用不起,而後者又與他們的理念相悖而不想用。
在哲學妹子給出的兩個解決方案中,真人cg是靠拔高逼真度,以無限趨近真實的感官體驗,來強行跨越“恐怖穀”的區間。在不知道恐怖穀效應準確區間的情況下,這種“以力證道”的法子雖然看似有些粗獷,但若是資金設備充足,自然也是效果非凡,無往而不利。
真人cg技術,通過高精度掃描設備,完整而精確地采集真人的體貌數據,從而形成近乎完美3d人物建模。這項技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實現起來並不複雜,相比於一點一線的手工建模,這種方法可謂是高效便利,不過美中不足的是花費估計有點大——無論是一套高精度掃描設備,還是幾位合格的采樣演員,都不是張士超他們這個小公司能承受得起的。
不過,要是製作團隊經費、設備不足,玩不起這種氪金科技,難道就隻能屈服於恐怖穀的淫威之下嗎?
這答案顯然是否定。
“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啊!”
哲學妹子引用的這句台詞,正是對於人物建模動漫化的最好詮釋。麵對來自恐怖穀效應的阻礙,迎難而上固然是一種進取的方法,但急流勇退迂回前進也未嚐不是一種選擇。
但凡是被恐怖穀效應給卡住的項目,無非是人設建模不夠自然。
就以張士超他們這個項目為例,是他們的人物建模不精致不漂亮嗎?當然不是了。要知道,那群“紳士”不僅是科班畢業,而且常年混跡於acg圈中,就算還不是業內翹楚,至少也是行業新銳。他們的設計不說完美,至少水平也是不低的,想要做出一些帥哥美女,那還不手到擒來。然而,這麼一件就是他們早已駕輕就熟的事情,卻並有取得他們預想的結果。他們的設計美則美矣,雖然乍看之下栩栩如生,但人設畢竟是人為設計出來的東西,隱約間總有那麼一抹刻意,顯得不怎麼自然。
這抹刻意是哪裏來的呢?排除畫師們專業水平不足的可能,難不成還是畫師們有意為之嗎?
說有意為之倒也不至於,就算不追求惟妙惟肖的真實感,也沒有哪個畫師希望自己的作品充滿違和感。真正導致這一切的元凶,其實是畫師們的某些意誌在作祟,但卻不是他們主觀意誌,而是來自於更深層次的潛意識。
人和人天然存在著區別,這種區別除了外表外,更多的是看不見的內在,而審美無疑就是這些內在因素之一。有人喜歡黑長直,也有人更愛雙馬尾;有人喜歡歐派,也有人更愛***有人喜歡藍白條紋,也有人喜歡黑絲丁z……咳咳咳,廢話就到此為止。
說到這裏,想來大家也就都該想到了,美是一種概念,而不是一種標準。人人都知道美,人人都向往美,但人人心中的美卻並不統一。
對於美更為敏感的畫師們更是如此,這些在acg海洋中縱橫許久的“紳士”,都或多或少有些個人的審美偏向。當他們自己在創造之時,下意識地就會去迎合這種偏向,從而使他們的作品更貼近他們心中的美。
現實世界總是不完美的,正因這種不完美,才促使畫師們追求虛擬世界中的完美。這種近乎本能的行為,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當遇到恐怖穀時,這種潛意識的行為便成為了最大的阻力。完美和現實總是有距離的,當畫師下意識地追求完美的時候,就必然會造成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