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提高預複習能力,是鞏固知識的關鍵(3)(3 / 3)

不同階段的複習策略

有很多人認為上課聽懂了就沒必要再複習。實際上,複習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一個係統提高的過程,是對已學過知識的溫習、鞏固、係統和延伸。複習的任務,包括查漏補缺、鞏固吸收、係統歸納和濃縮記憶。不一定等到考試前再進行總複習,這是對複習的片麵理解。複習的形式是很多的,如課堂複習、單元複習、期末複習等。

課堂複習有兩種:準備複習是在老師講新課前,複習與之有關的舊知識;梳理性複習是一節課將要結束時,以加深記憶為目的,將本節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小結。在做作業之前應該自覺地進行課後複習,對照課堂筆記與教材進行比較性複習,這樣能牢固地把握所學知識,做題時也能更得心應手。

為了提高複習的效率,我們要在複習時采取一定的方法,從不同角度做出合理的安排。在時間安排上,課後複習至少安排兩次。第一次利用課間休息時間,用腦子複習一下這節課的要點;第二次複習應安排在晚上,讀一下課堂筆記,對照教科書進行。在對複習方式的運用上,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

單元複習是指完成了一章或一組內容後的複習,主要采取比較異同,尋找內在聯係,篩選累積的方式進行。期末複習主要是將平時分散學習的知識分門別類地進行分析綜合,係統歸類的過程。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最寶貴的時間是課後複習,因為防止遺忘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及時複習。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記憶是有規律可循的,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加以複習就會忘記,過一天會忘記一半以上,經過兩天就會忘記2/3左右,以後遺忘的數量會逐漸減少。因此,學習後若不及時複習,就會大大增加複習的困難,降低學習的效率。

在不同階段我們經常使用的複習方法有:

1.先行回憶。即在複習時,先把老師講過的內容在頭腦中回憶一遍,然後再打開書或筆記本進行對照,對回憶模糊不清或根本回憶不起來的知識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複習,這樣做不僅可以強化記憶,而且能夠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2.抓住要點。即在複習過程中,尋求知識中的要點,抓住要點也就抓住了問題的主幹。如複習課文時,就可以把重點詞、每段的關鍵句、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等用醒目的顏色標上記號,使這些詞句作為記憶的支撐點,抓住幾個關鍵詞句,也就抓住了整篇課文的內容。

3.鑒別比較。把各科知識間的特點和共同點進行比較,通過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來強化複習效果。同一科知識的相似點也要進行比較,分析用法上的區別。

4.提取概括。即找出各項知識的內在聯係,然後將知識集中起來記憶。

5.勤學善問。複習中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請教老師,這樣,在學習上就不會留存障礙,不留疑點,為以後的順利學習打好基礎。

【名人成功縮影】麥哲倫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發現麥哲倫海峽。1519年~1521年率領船隊首次環航地球,死於與菲律賓當地部族的衝突中。雖然他沒有親自環球,但他船上餘下的水手卻在他死後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麥哲倫被認為是第一個環球航行的人。

萬物由來 據查,在公元1275年的元朝初葉,《馬可·波羅遊記》就有如下的記述:“在宮廷裏,那些侍奉皇帝飲食的人,口與鼻一律都要蒙上蠶絲和黃金絲織成的巾,使他們所發出的氣息不至於傳到皇帝的食物上去。”這種“蠶絲和黃金絲織成的巾”,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