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奶奶的“瞎話兒”(八)(2 / 3)

連過九堂之後,那久經世麵的禁軍老班頭,早已嚇得昏死過去了。可這位裝瞎點炮,冒死喊冤的青年人卻口稱冤枉,直言陳上,麵無一絲懼色!使會審的官員們都為此人的膽量暗暗咂舌……

這青年原是河南許州穎河縣人氏,大名發祥,喚名留根。自幼由守寡的五位伯娘撫養長大。他家中原有祖上置的一些薄田,日子雖然艱難,也還過得下去。他小些的時候,大娘曾借過鄰村張姓大戶的五串錢。因為借錢不多,大娘並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誰知過些日子,那張姓大戶差家人討債來了。大娘便慌忙拿出五串錢還債,那家人卻不接,硬說是白銀五百兩!找人看了借據,這一下了不得,那借據上竟也寫的是五百兩!還寫明如若過期不還,願將家中全部房產、田地抵押給張家……這明明是訛詐了!大娘一聽,當時氣得昏了過去。大娘被救醒後,哭著說:“這是欺我家中無識字人哪……”

於是,大娘請來眾人評理,雖明看不公,但眾人懾於張家大戶的威勢,不敢做主。往下也隻好打官司了。

官司打到縣衙,因張家有人在衙門裏當師爺,一堂便敗下來了。不但告狀不準,還責令大娘立即還債。大娘不服,又跑到州官那裏擊鼓喊冤,因堂上言語唐突,不知犯了什麼律條,竟被責打四十大板,趕了出來!大娘回到家中,又被四位妯娌埋怨了一通,便一氣之下上吊了……

接著,四個寡婦傾其家中所有,再次趕到府台大人那裏告狀。不料,張家大戶已遍使銀錢,上上下下都買通了。府台大人拒不接狀不說,還判了她們一個誣告鄉紳的罪名。就這樣,官司打了三年,家產、田地終還是被張家大戶霸去了,一家老小被趕出了家門……

本來,官司打到這種地步已是無路可走了。四位妯娌為了把發祥這條根留住,也決計忍氣吞聲不再告狀了。可發祥這時已長到了十八歲。這孩子是五位伯娘精心調教出來的。小時候,為了他不受人家的欺負,五位伯娘曾極力教唆他與人爭鬥。若是人家的孩子打他他沒有還手,回來定要責打一頓,若是人家的孩子打他他還手相搏,縱是打不過人家,五位伯娘會一起出來幫陣,決不讓他吃虧。還會大大地誇讚他一番。有時,他在外邊受了欺負,五位伯娘定會拉著他罵上門去,以死與人相鬥……這種從來不弱於人的教育方法使發祥自幼爭勝好強,從不懼人。現在他已長大成人,這口熱血是萬萬咽不下去的。所以,他偷偷地背著四位伯娘跑了出來,竟一個人要飯來到了京城……

到京城之後,他四處詢問告狀的衙門,三次闖進官府被人又搡了出來。後來,他經人指點,曾在大理寺門前一連跪了七天!到了第七天頭上,才有位好心的門人問他狀告何人?他這時兩條腿都已跪出血來了,卻還咬著牙說:“俺告的是府台大人!”那人看了看他,找他要狀子,他卻拿不出。隻好又去向那些擺攤寫訟狀的先生求告。因他手裏無一文錢,也就無人肯為他代寫。無奈,他沿街要飯在紫禁城外轉了十多天,也聽得了一些京城裏的傳聞,牙一咬,終於想出了這個裝瞎點警炮的辦法,打算以死相搏!那天,他要飯要來的線香就在他袖筒裏藏著,為了不讓人發現,他胳膊上燒出了一串燎泡……

就在發祥要飯進京,冒死告禦狀這一年,正趕內閣大學士元輔張居正整頓吏治、丈量田畝、推行“一條鞭法”。身為元輔的張居正此時正受皇上寵信。他在文淵閣辦公的時候自然也被這一炮驚動,頭上沁出了大顆的汗珠,待經人查明是冒死告狀才惹出這麼個禍端時,元輔的一顆心才緩緩地落在了肚裏。對此事整個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大多認為此人膽大包天,必須嚴加懲處,以儆效尤!而張居正卻不這樣認為,他當時正是躊躇滿誌權傾朝野的時候。整頓吏治、推行“一條鞭法”已有半年時間了,然而進展卻並不順利,時常受到下級官員和豪族大戶人家的抵製。因此,他想借此事打擊那些反對他的人,煞一煞豪族大戶的威風。於是,他便親自上奏皇上說:“此人冒死點炮,已不畏死。可見其中必有冤屈……”萬曆皇帝對元輔的意見一向是言聽計從的,又接著傳下旨意:要東廠速速將審訊結果報來,審一堂報一次,不得延遲。也不得妄加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