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萬曆皇帝親自過問此案,三司和東廠隻好將審問結呆如實上奏皇上。萬曆閱卷後,在元輔張居正授意下,禦筆一揮,批了十六個大字:
確有冤情,罪可赦;枉法瀆職,嚴加懲辦。
這一狀終於告響了!根據萬曆皇帝的旨意,元輔張居正親自督辦,一下子摘去了從縣官到府台九位官員的烏紗帽……
這一案震動了朝野上下。李發祥立時名揚京城!釋放他出監那一日,刑部門前有成千上萬的人圍著觀看這位不怕死的好漢……
李發祥被放出來了。而禁軍班頭和九門提督卻為此案判了殺頭之罪,於午時開刀問斬了,李發祥也隻好對著禁軍老班頭的無頭屍磕了九個響頭,含淚發誓說,要世世代代記住這位恩人的名字,永世不忘。臨離開京城,他又專程來到午門,在百步之外對著那九門青銅獸拜了九拜,自然是萬般感慨……
(這冒死點炮一案,無疑是本族最為輝煌的一頁了。一代一代的後人,一代一代的講述者,每逢講到這樁名揚京都的大事,都不由地增添了許許多多的枝葉兒,後來連年代也弄得模糊不清了。有說是萬曆年間;亦有說是光緒年間。亦說是冒死點炮驚萬曆問案;也有說是冒死點炮驚光緒問案……本族的後人常為此案的細節問題打得頭破血流,而無有不為發祥老爺子的光輝事跡自豪的。)
李發祥回到縣裏,族人們敲鑼打鼓地擁著一乘八抬大轎迎到縣裏,大大地歡呼慶賀了一番。那年縣城裏的鞭炮也幾乎被李氏族人搶購一空,縣衙門前那一條大街上,爆豆般的鞭炮聲隨著簇擁的人流時斷時續。李發樣坐在八抬大轎上,整整被人抬著在縣衙前遊了三個來回!那股刺鼻的硝煙直飄到縣衙的大堂上……
回到家裏,一些有錢的族人又兌份子送去了一塊抹金大匾,上書四個大字:
有膽有識
李發祥看了,卻讓人塗去了一個“有”字,改成“無”字。於是,這塊高懸在門額上的抹金大匾就成了“有膽無識”。
這次血的教訓使他懂得了識字的重要。於是變賣了家產、房屋的一半,辦了一所私塾學堂。每日裏刻苦讀書,認字。凡有讀書人路過此地,他吩咐家中老小一律跪接跪送,迎進家來,待為上賓。早上起來,他也要家人齊齊“有膽無識”四個字三遍方才罷休。以此提醒自己不忘這次教訓。立誓不再當瞪眼瞎,要一代一代供後代讀書上進……
每到晚上,全家上下裏外鴉雀無聲,連走路也都屏聲斂氣,悄無聲息。隻有一盞油燈供他讀書之用,前半夜默寫,後半夜誦讀,任何人不敢驚擾他。夜夜孤燈,學而不倦。家中凡是帶字的紙,哪怕是一片,也全都象寶貝一樣收集起來,惜墨如金。
他曾先後六次參加鄉試不中。年過半百仍不輟學,年年騎著毛驢上縣裏赴考。那“的兒、的兒”的驢蹄聲伴著他忘情的誦讀飄過鄉野時,在地裏幹活的人無不為之動容。這年秋季大考,他又到縣裏赴試了。由於日夜攻讀,身體熬損太厲害,竟在考場上口吐鮮血,昏迷過去了!同鄉的人把他送回家來,他淚流滿麵,頓足捶胸地哭著說:“看來我是沒有指望了!兒子呀,兒子,你可要為我爭口氣呀……”
遂改意供三個兒子讀書上進。為了使兒子能刻苦讀書,他咬破中指,用鮮血給兒於一人寫了一個“學”字。讓他們拿去貼在床頭上,以此勉勵自己。
這年大旱百天無雨,莊稼顆粒無收。他為了不使有出息的三兒中斷學業,又變賣了另一半家業、房產,隻留二畝薄田度日,供三兒到縣裏的學館去上學。
終於有一年,三兒考中了。他以整個家業換得了一個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