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奶奶的“瞎話兒”(九)(1 / 3)

在發祥老公公八十一歲的那年秋後,一個報子高舉喜帖,打馬疾馳到李家大門前,高聲叫道:

“李振基中狀元了!”

隻一聲,全家老少忽拉拉跑了出來,又慌慌齊湧堂屋給老爺子報喜:“中了,中了!老爺子,你孫子考中了!”

老爺子正在堂上拈須搖頭地背《論語》呢,這一陣高聲的驚喚竟把他喚過去了,一口氣噎下去久久沒有吐出來,家人們急忙上前掐人中,揉胸口,好一陣忙亂,這才緩緩地吐出一口氣,眼未睜,兩行喜淚順流而下,隻聽口中喃喃道:“蒼天有眼,蒼天有眼!不負我李家三代心血……”

一會兒工夫,二報又打馬馳來,離村好遠就張揚著喊:“李家,李家,李家李振基中了頭名狀元啦……”

這一呦喝,村中的族人全都知道了。於是,紛紛前來給老爺子賀喜:

“三叔公,還是您老人家治家有方哇!”

“三老伯,振基不虧您一番心血……”

“三爺爺,振基這回可要當大官啦!”

“……”

一時紛亂亂,喜嚷嚷。有送錢的,有送糧的,還有送酒送肉的……喜得老爺子連聲回道:

“托先人的福,托先人的福哇!這三代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到底給振基實現了!”

接著,三報又到了。李家大院裏裏裏外外更加忙活。老爺子立馬吩咐人打酒擺席,一敬天地,二拜祖宗,三來邀全族同喜。因家中貧寒,多年已不動葷腥,連吃飯的餐具也多是些瓦盆、土碗,沒有一件是上得席麵的東西,又趕忙派人四處去借。逢上這樣的大喜,自然是一呼百應,無有不借的。東西兩莊的大戶人家,聽到消息後竟差家人連酒肉帶各樣的餐具送來了兩挑!前來磕頭賀喜的也就越來越多了。

錯午,知縣大人坐著一乖小轎匆匆趕來了。這位七品知縣自知官職卑小,遠遠在村口就下了轎子,徒步來到李家,進門便連連拱手道喜。

老爺子本要出門相迎,族人、家人紛紛勸說,講他現在已有了“身份”,這“身份”是萬萬不能降的!於是老爺子便端端地坐在堂屋恭候了。

這知縣大人臉上竟也無一絲不悅。跨進堂屋門坎,知縣大人疾步上前,雙膝跪上,先給老爺子請安,接著又給老爺子道喜:“大比之年,金榜題名,實是老太爺家教好哇。恭喜恭喜!下官過去照顧不周,多有冒犯,還請老太爺多多海涵……”

老爺子眉開眼笑地把他扶起來,客氣兩句,分賓主坐下。這時,知縣大人袍袖一揚,喚一聲:“來呀——”

立時,跟隨的衙役捧上一個朱漆描金托盤,托盤上放著白花花的一百兩銀子。知縣大人再次躬身施禮:

“李家世代教子讀書上進,其精神可昭日月天地。本縣薄禮,還望笑納。”

老爺子望著這一百兩白花花的銀錢,想起三代人破產讀書,荒年以糠菜度日,辛辛苦苦供子孫上學的境況……不禁又落下淚來。

“不瞞大人,這小孫自幼聰明,五歲便背得一本《論語》,七歲能吟詩做賦對答如流。可為了讓小孫刻苦上進,實也動過不少戒尺呀!多少年寒窗苦暑,老身四更起床,親自研墨捧硯,手執一柄戒尺伴小孫兒讀書,熬落了多少星星?想今日掙得一個頭名狀元,確也來之不易!那時,若有這一百兩銀錢,怎能讓孫兒啃窩窩蘸墨汁度日……”

知縣大人訕訕地點頭,很是沒趣。

老爺子一時激動,又把知縣大人領進了新科狀元苦讀的書房。這是一間破舊的草堂,屋內有一桌一床一凳,還全是土坯壘的。靠北的一麵卻是書籍和筆墨紙硯。臨窗的牆上則貼的是老爺子親筆摹寫三國諸葛亮的《誠子書》

夫君子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非學無以廣誌,非誌無以成學。淫慢者無以勵精,險躁者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