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的有用和有趣從博弈論誕生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了,在大部分時間裏,它一直被人們熱切地關注著,不管你是否讚同博弈論的正確性,都會承認博弈論的重要影響。特別是近10多年來,博弈論更成為了一門“顯學”,不但被應用於從生物進化到政治經濟的各個領域,也成為報章雜誌的新寵,為更多人所熟悉和了解。嚴格說來應該算做數學領域分支的學科,取得如此的成功,或許有些出乎想象。
“博弈”這個詞聽起來高深莫測,其實它就是“遊戲”的意思。如果直譯就是“遊戲理論”。現代的博弈論,主要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在直接相互作用時,人們如何進行決策,以及這種決策如何達到均衡的問題。在博弈論分析中,一定場合中的每個對弈者在決定采取何種行動時都策略地、有目的地行事,考慮到他的決策行為對其他人的可能影響,以及其他人的行為對他的可能影響,通過選擇最佳行動計劃,來尋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一個聰明人的麻煩是他總希望比別人多得一些,或者說,他總麵臨這樣做的誘惑。因為他比別人聰明,他是有能力這樣做的,按照我們對人性的了解,人普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聰明人這樣做,也是很自然的。
然而,這種自然的行為卻引起了一係列無法控製的變化,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生活越來越複雜了。
比如,你要做成一件事情,希望達到某種目的,但是你不能僅僅考慮這件事本身,還要考慮它可能造成的各種影響。要不要與人合作?利益如何分配?它會不會得罪某些人?等等。你不得不考慮它們,因為這些問題確實存在。這樣你就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智慧去處理它們,而這些花費對你本來想做的那件事並無多大益處。也就是說,它們大大提高了你做事的成本。這種多餘的花費似乎是我們的宿命。如果大家都考慮得少一點,不是對每個人都好嗎?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傻子創造的:埋頭苦幹的是傻子,助人為樂的是傻子,推己及人的是傻子,滿懷希望的還是傻子,傻子創造了世界,傻子享有世界。
很遺憾,我們已經懂得,世界不會因願望(不管多麼良好,多麼合理)而改變,“傻子”在這個世界一定是無法生存的,因為在一個資源稀缺的世界,可以說“利他”的機會成本就是“損己”,而“損己”的極致便是讓出你的生存空間給別人。但是,我們還是有可能改變一些東西的,隻要你懂得:聰明可能並不像看起來那樣聰明,傻也不像看起來那樣傻。
我們都不是生活在真空裏,所以幾乎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和決策,都不可避免地要與其他人的選擇和決策發生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一生就可以看作是永不停息的博弈決策過程。
在這個遊戲中,不管你希望取得的結果是什麼,都必須意識到,你的商業對手、未來伴侶都是聰明而有主見的人,是關心自己利益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動的和中立的角色。一方麵,他們的目標常常與你的目標發生衝突;另一方麵,他們當中包含潛在的合作因素。在你作決定的時候,必須將這些衝突考慮在內,同時注意發揮合作因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