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個代表”的價值觀與“三個有利於”標準相比較,我們就可以看出價值手段和價值標準等方麵的一致性。
首先,二者都是把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保證和實現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價值目標的。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我們黨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必須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作為發展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以人民為價值本位和價值主體,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價值觀的共同特征,以維護、保證和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會主義國家及其政黨的價值觀的終極目標。
其次,二者都是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價值手段之一。生產力的發展程度,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內在動力。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必須把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因此,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實現社會主義國家及其政黨的價值目標的根本途徑和重要手段。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價值手段,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共同點。
最後,二者都把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價值評價標準。價值目標和價值手段的一致性,最終體現為價值標準的一致性。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價值手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目標,決定著與之相應的價值評價標準,是把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價值評價標準。而這一價值評價標準則進一步體現著相應的價值目標和價值手段。“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三個有利於”標準的一致性,最終歸結為價值評價標準的一致性。
另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三個有利於”標準除了在內容上的一致性之外,還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體現為,首先,它們都是以三個判斷句的形式出現的,都是“三個”;其次,在這三個判斷句中,有兩個判斷句在思想內容是完全一致的,其一是生產力的發展(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其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三個有利於”標準在思想內容上的一致性和表述形式上的相似性,充分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三個有利於”標準的繼承關係。把握這一點,是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價值觀是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繼承、創新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論上的創新性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是對“三個有利於”標準的繼承,具有理論上的繼承性,而且還是對“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創新和發展,具有理論上的創新性。這一理論上的創新,不僅實現了理論上的新飛躍和境界上的新開拓,而且還是新時代對黨的建設的呼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創新和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第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係,它實現了理論上的新飛躍。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以及我們黨的第一、二代領導人都論述過“三個代表”的思想。列寧曾經論述過黨必須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指出“先鋒隊隻有當它不脫離自己領導的群眾並真正引導全體群眾前進時,才能完成其先鋒隊的任務”。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所作的政治報告中,也曾談到黨的建設與其所代表的生產力之間的關係,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認為黨的任務是解放生產力,並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但當時還沒有把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作為黨的性質予以明確表達。在“三個有利於”標準中,也包括了生產力標準和人民利益標準。另外,在鄧小平理論中也有大量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論述。但在他們那裏都是分別論述的,並沒有明確地提出“三個代表”的思想。把三者放到一起並形成以“三個代表”為中心論點的關於黨的建設的一係列基本理論觀點,則是江澤民同誌,這在黨的建設史上還是第一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由“時代背景、指導思想、思想主題、精神實質、思想內涵、檢驗標準、手段目的、方法途徑、重大意義、保障手段、長期戰略等一係列基本理論觀點組成的”完整體係。從分別論述到集中論述,並形成“三個代表”思想理論體係,不僅是理論上的概括和提升,而且是理論實質上的新飛躍,是理論上的創新和發展。從“三個有利於”標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充分體現了我黨在價值觀上的新突破、新飛躍和新發展。
第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三個有利於”標準創造性地推廣運用到黨的建設上來,並使之更加完善,從而實現了價值境界上的新開拓。“三個有利於”標準是評價和檢驗黨所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價值標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是我們正在進行的偉大事業,這一事業的興衰成敗關係到我們黨的前途和命運,也關係到社會主義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如何判定社會主義建設的得失成敗,最終是看是否做到了“三個有利於”標準。用“三個有利於”標準指導黨的建設,黨首先必須解決“為了誰”、“依靠誰”、“代表誰”的問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三個有利於”標準在黨的建設問題上的運用和發展,而且是創造性的運用和發展。況且,“三個有利於”標準可以分解為“生產力標準”、“綜合國力標準”和“人民利益標準”,歸根結底是“生產力標準”和“人民利益標準”。如果把“三個有利於”標準轉換為“三個代表”的內容,就是“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以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兩個方麵的內容。“三個代表”思想中還增加了“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一“代表”。這一個增加,不僅是量的增加,而且是質的飛躍,是理論上的完善、創新和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從理論上進一步升華了“三個有利於”標準。因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三個有利於”標準在黨的建設問題上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實現了由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到“三個代表”的政黨價值觀的理論轉換和理論創新,拓展了價值理論的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