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創造價值論―兼論鄧小平的創造價值觀(2 / 3)

二、實踐的創造本質規定著價值的創造本質

價值的創造本質,不僅是由人的創造本性規定的,而且是由實踐的創造本質規定的。人的創造本性是實踐的創造本質的內在根據,是通過實踐表現和體現出來的,而實踐的創造本質則是人的創造本性的現實化、對象化和外在化,是人的創造本性的集中體現。從實踐的創造本質以及實踐與價值辯證統一的角度,對價值進行科學界定,是價值理論研究的又一途徑。

價值運動過程和創造性實踐活動及其過程在本質上是同一的,在現實中很難將二者分離開來。實踐活動,特別是創造性實踐活動既是主體的創造意識和創造技能的現實化和對象化,又是主體立足於現實而又超越現實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實現的過程。創造性實踐的結果,是創造出新穎獨特的、具有審美性和價值性的新事物(包括新產品、新工藝、新理論和新形象等)。這一結果同時又是價值對象的現實生成,它為價值實現奠定了客觀基礎。創造性實踐是由創造欲望的產生,實踐的觀念模型的構造和規劃、計劃的製訂,實踐的實施操作以及實踐結果的檢驗評估等環節構成的現實運動過程。價值運動過程是由價值追求、價值生成和價值實現等環節構成的。價值追求是與創造欲望的形成、實踐的觀念模型的構造、規劃和計劃的製訂相對應的,是價值目標的確立以及對其實現條件的確認,作為實踐的目的係統,對創造性實踐的全過程起導向作用,並在實踐結果的檢驗評估階段作為價值評判標準而發生作用的。價值生成是與實踐的實施操作階段相對應的,是主體憑借特定的物質技術手段改變客體,從而創造出價值對象的過程。價值生成是作為實踐結果的價值對象的生成。價值實現是在對實踐結果的檢驗評估的基礎上,對價值對象的占有、消費和利用,是某一特定價值的現實運動過程的終結。創造性實踐和價值的這種對應關係,充分體現了二者的辯證統一關係。價值和實踐都是屬人的活動,價值體現著主體的追求和實現;而實踐則是以價值追求為內在驅動力的主體改變客體的活動,其目的是創造出價值對象,為價值實現奠定客觀基礎。屬人的價值與屬人的實踐的這種內在統一性,為我們把價值規定為主體占有現存世界、超越現存世界和創造理想世界的追求與實現提供了現實依據。

創造性實踐是價值追求的前提和基礎。價值目標的形成及對其實現條件的確認,是以現存世界為基礎的。現存世界不僅包括純粹的、未經人類加工改造的自然物,而且包括經過人類加工改造的人化自然物,以及以人們之間的社會關係為內容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製度等社會現象和社會事物,還包括科學技術和思想理論等觀念形態,因而是一個多層次、多因素的綜合體。在現存世界中,人化自然物,社會的經濟、政治製度和觀念形態,則是作為創造性實踐的產物而出現的。因此,在這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創造性實踐是現存世界生成的前提和基礎。人們生活在現存世界中,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需要和追求,其中有些在當前條件下就能夠實現,而有些則在當前條件下不能實現。對於那些在當前條件下不能實現的需要和追求,則驅使主體產生超越現存世界,改變現存世界,創造新的價值對象的欲望和要求,從而形成價值目標,並對這一價值目標的實現條件予以分析和確認,從而產生價值追求。價值追求是主體對現存世界的不滿足的欲望而引發的創造和追求新的價值對象的主體意識,融入現存世界的以往創造性實踐的結果則成為價值追求的現實基礎。

創造性實踐又是價值生成和價值實現的基本途徑和根本動力。價值目標作為創造性實踐的目的係統,其中包括創造欲望、實踐的觀念模型和規劃、計劃,對創造性實踐的實施操作過程發生著驅動和導向作用,而實施操作的結果,則是價值對象(實踐結果)的產生。價值對象的產生過程,則是價值的生成過程,同時又是創造性實踐的目的向結果轉化的實施操作過程。離開了主體憑借特定的物質技術手段對客體改造的實施操作,就不會有價值的生成,同樣也不會有價值的實現。創造性實踐是價值生成和價值實現的根本動力和基本途徑。主體立足現實而又超越現實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又是主體占有現存世界、超越現存世界和創造理想世界的追求與實現的價值運動過程。主體的追求與實現的價值運動過程,與主體的創造性實踐過程內在地融合為一體,充分展現和集中體現了人作為主體的創造本性和實踐的創造本質。

綜上所述,人類的創造本性和實踐的創造本質,內在地規定著價值的本質。“創造價值論”是立足於人類的創造本性與實踐的創造本質的主體占有現存世界、超越現存世界和創造理想世界的追求與實現的價值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