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鬼神9(3 / 3)

對我國古代釀酒業作出傑出貢獻的,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杜康是其中一位代表。酒在古代曆史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無論是《抱樸子·酒誡》還是楚漢相爭時的“高陽酒徒”,以至後來的“竹林七賢”,陶淵明的“飲酒詩”,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等,酒文化中的文雅、超脫、酣暢均深遠地影響著後世的人們。

那麼,杜康先生究竟屬哪裏人氏?回答說,杜康先生首先是一位中國人,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美酒之神。

(三十八)酒 仙

將進酒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

但願長醉不複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中國人幾乎沒人不知道李白的,因為李白是盛唐詩壇高峰之巔的偉大詩人,在中國詩歌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堪稱中國詩壇第一人。

然唐玄宗時,皇帝隻讓李白待詔翰林,文學侍從之臣,使李白的心胸大誌無法實現。李白性格傲岸不拘,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後李白因遭讒毀,自請離開長安。他隻能遊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大量的抒情詩歌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唐代飲酒之風甚廣,大詩人李白也不例外。李白經常醉酒吟詩,故有“酒仙”之稱。《金華地方風俗誌》中記載“酒作坊供奉杜康,酒店供奉李太白”。造酒業人士以“酒神”杜康為祖,賣酒者以李白為祖。在很多的酒店內都供奉李太白為祖師爺。

(三十九)蟲 神

中國是個農業國,古代要靠天吃飯,蝗蟲是農業的一大敵人,古人對蝗蟲無能為力,隻好祈求神靈於驅蝗神劉猛將軍、天曹猛將劉奇。至於把劉猛將軍說成是元末的劉承忠,那是清代的事,雍正年間皇帝還命有司致祭。清代是個極講政治忌諱的朝代,尤其以前期、中期更甚,文字大獄接連不斷,統治集團的政治神經其實也脆弱得可笑。統治者既然有“文忌”,也當然會有“人忌”,劉奇大約即為其一。清朝統治者為金人後代,他們對抗金名將並大敗他們老祖金兀術的劉奇,怕是有些耿耿於懷,至少不會歡迎。許多神雖然由民間“選舉”產生,但有的最終還得“欽定”才算數,好在老百姓有時也並不買這個賬。

除了宋代劉奇,曆史上還有個著名的治蝗好漢,他還是個大官,即唐玄宗時的宰相姚崇。一年山東發生嚴重蝗災,姚崇嚴斥一些人說蝗蟲是“神蟲”不能捕殺的謬論,命令山東官員發動百姓一齊滅蝗,他還提出了一些滅蝗的辦法,最終使山東避免了一場大災荒。姚崇雖未當上驅蝗神,但其滅蝗功績卻載入史冊,為後人所傳頌。

舊俗,以正月十三日為劉猛將軍誕辰,除官府致祭外,民間還舉行熱鬧的迎神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