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鬼神9(2 / 3)

另一說民間祀奉的蠶神,是蠶馬神話演化而來的蠶女、馬頭娘。其源是《山海經·海外北經》所記的“歐絲”女子。這是蠶神的雛形,一開始即為女身,但尚未與馬相聯係。《荀子·賦篇》有賦五篇,其四《賦蠶》中有雲:“此夫身婦女好而頭馬首者與?”意思是說蠶身柔婉,而其頭似馬。

但《周禮注疏》卷三十《夏官·馬質》鄭玄引《蠶書》解釋:“蠶為龍精,月直大火,則浴其種,是蠶與馬同氣。”所謂:蠶與馬同氣者,以其俱取大火,是同氣也。後人據此將蠶與馬相糅合,造出人身馬首的蠶馬神。

最早記其事者,據稱為三國吳張儼所作《太古蠶馬記》,一般學者疑是魏晉人所偽托。其事具載《搜神記》:傳說一個姑娘的父親因征戰遠走,女兒在家思念父親,不吃不喝。母親見了很心疼,就對鄰裏們立誓說:“有哪位能把我老伴找尋回來,我就把女兒嫁給他。”眾人無法辦到,家中一匹駿馬聽到此言,揚蹄速跑出家門。幾天後,駿馬馱著老父回來,母女高興無比。但接下來幾日,駿馬悲鳴不已,不肯飲食。父驚問其故,母以誓眾之言相告。父大怒說:“哪有讓女兒嫁畜類的道理!”便將馬射死,把馬皮晾在院中,姑娘經過時,馬皮忽然蹶然而起,卷起她飛走,無影無蹤。

過些時日,姑娘和駿馬盡化為蠶,正在樹上吐絲呢。其繭綸理厚大,異於常蠶。鄰婦取而養之,其收數倍。因名其樹日桑。桑者,喪也。從此,百姓種之,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桑蠶。此後,百姓據此為之塑像,奉為蠶神。

舊時除四川有蠶神廟外,其他省區也有蠶神廟祀馬頭娘。另外,道教也崇奉蠶神,但稱其為“玄名真人”所化。《太上說利益蠶王妙經》雲:“有一真人名日月淨……上白(靈寶)天尊日:今見世間人民苦樂不均,衣無所得,將何救濟?天尊憫其所請,乃遣玄名真人化身為蠶蛾,口吐其絲,與人收什,教其經絡機織,裁製為衣。”據此,蠶神不僅管蠶桑,還管機織成衣之事。

(三十七)酒 神

陝西白水縣有個康家衛村,村有一條長10公裏的大溝,名叫杜康溝。溝的源頭有一眼泉,泉邊碧樹芳草、蝶舞蜂嗚,水就是從杜康泉流出,沿溝底倘佯而東,彙入白水河。白水河也因此而叫作杜康河。

因為杜康造酒頗得杜康泉之助,杜康泉水,又因杜康造酒而得名。“彼相親兮,不可分矣”。有人就在杜康泉邊的土坡上,造一杜康墓。在墓的左邊,建一杜康廟,廟中供奉著杜康神像。

河南也有杜康酒,而且有兩個著名的杜康釀酒處。一在汝陽,一在伊川。汝陽縣有個杜康村,相傳就是杜康造酒的地方。近幾年,在杜康村又發現了一座三國時期的造酒遺址。足見傳聞有據,斯言不謬。

但以酒而論,名氣最大的仿佛還首推伊川的杜康酒。名酒最重名水,名水最好名泉。白水有泉,伊川亦有泉。伊川泉水的一大特色是天愈旱而泉愈旺,天愈寒而泉愈暖。如此泉水,豈不令人嘖嘖稱奇?且泉中生有一種五彩小蝦,蝦呈紅、黃、白、黑、紫五種顏色。在杜康河裏遊大的鴨子,因為吃了這蝦,其鴨蛋蛋黃都呈血紅顏色,鴨子也跟著沾了光。這種鴨蛋舊時被充作貢品,挑挑揀揀,獻給皇上,皇上也跟著沾了光。現經化驗證明,此水中含有40多種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善哉,善哉,誠可謂奇泉奇水釀奇酒也。如今,伊川杜康酒享名中外,伊川縣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國際文化交流節確定為中國10大酒都之一。

傳說杜康是夏朝人。有人還認為杜康就是夏朝第六代國君少康。據說少康發明了用黏高梁造酒的方法,而且他不但造酒出色,且治國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