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鬼神11(1 / 3)

9

(四十七)盜 神

說起偷摸,也稱得上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大約有了人類社會以後,就有“原始扒手”出現了,因為人群中總有些好逸惡勞、遊手好閑的分子存在。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一“行當”還挺走紅,一些神偷被許多大貴族收用,他們甚至在政治鬥爭中發揮了大作用。

戰國時期,著名“四公子”之一的齊國孟嚐君(另三位是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養士三千,其中不乏此類人物。有一次,孟嚐君被秦昭王軟禁在秦國,他正為買通秦王寵愛的小老婆燕姬而一籌莫展時,一位善偷門客自告奮勇裝狗從狗洞爬進宮中,學狗叫哄過警衛,把已獻給秦王的狐白裘偷出,轉

獻給燕姬。燕姬馬上替孟嚐君說好話,他才得以獄釋。這幫人跑到函穀關,天未亮關門未開,又一門客來了個“半夜雞叫”,鬧得群雞齊鳴,守關者以為天要亮,大開關門,孟嚐君一夥慌忙逃了出去。這兩位為孟嚐君立了大功,不過這類人的名聲並未提高,還留下個話把,叫做“雞鳴狗盜”,這一行還有個雅稱“梁上君子”。這是後漢名人陳實贈送的雅號。一天晚上,一個小偷溜進他屋,趴在房梁上,陳實假裝不知,馬上把兒孫們喊到屋裏集合訓話。陳實說:“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成性,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這位“梁上君子”聽了,大為感動,馬上從梁上跳到地下,磕頭請罪。

曆代神偷不絕於書,明代著名市井小說集《二刻拍案驚奇》中,就專有一篇《神偷寄興一枝梅,俠盜慣行三昧戲》,敘述了宋元時的幾位神偷傳奇故事,其中雖有不少誇張潤飾成分,但都有一些生活依據。到民國時,京城神偷燕子李三的傳奇,更是膾炙人口。不過,曆代神偷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水滸傳》的時遷了。

書中說,時遷專幹那些飛簷走壁、跳籬騙馬的勾當,人稱“鼓上蚤”。隻看他這個綽號,就可見其輕巧便捷的程度了。這位生得其貌不揚:

骨軟身軀健,眉濃眼目鮮。

行步如怪族,行步似飛仙。

他的拿手好戲則是:

夜靜穿牆過,更深繞屋懸。

偷營高手客,鼓上全時遷。

時遷在梁山好漢中本是個不起眼的小頭領,是負責“走報機密”的,排座次排在了80多位,地位很低。但由於他的猥瑣滑稽和神偷絕技,在世俗中卻留下了深刻印象,知名度遠比一些大中頭領高得多。他最露臉的事跡還被編成了戲劇《時遷偷雞》和《時遷盜甲》,各劇團都搬來演。這樣一來,使得虛構人物時遷名聲大振,家喻戶曉,難怪世俗中的小偷小賊要把他視若神明了。

舊時紹興還有個有趣的習俗。家裏“著賊”即失竊以後,就用稻草紮個人,算是“賊”,“賊”身上再係根繩子,由人牽著,另一個人拿了竹棍在後麵一邊打草人,一邊大罵。罵的當然都是些詛咒和警告威嚇一類的話。這一出喜劇叫做“牽賊神”。

可笑的是,人們一麵如此恨賊,惡狠狠咒罵,一麵卻又尊為神明,誠惶誠恐地為其塑像立廟。當然,到賊神廟頂禮膜拜,祈求保佑不被捉住或將竊物拿來酬神的,都是些梁上君子和雞鳴狗盜之徒,清白人家是不會來的。

大概“賊神廟”的名字太刺耳,所以有些地方的賊神廟便雅稱“穆神廟”、“時遷廟”和“遷神廟”。

二、道教諸神

我國的道教尊老子為師祖,先民們封老子為“太上老君”,玉皇大帝被道教譽為天界最高主宰,因而形成了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為領軍人物和道教神靈團體,王母娘娘被封為玉皇大帝的第一夫人。

(一)太上老君

在道教著名的三清尊神中,以太上老君出現最早。東漢末,五鬥米道成立時,即以太上老君為始祖神明。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崇奉的至高神。原型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時的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和學說在當時已經有相當的影響。相傳,孔子曾經拜訪請教過老子。孔子回到魯國後,經常向人們讚美老子。

葛洪在《抱樸子·雜應篇》中詳細地描繪了他的姿態:

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上下徹,足有八卦,以神龜為床,金樓玉堂,白銀為階,五色雲為衣,重疊之冠,鋒鋌之劍,從黃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窮奇,後從三十六辟邪,雷電在上,晃晃昱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