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露齊亞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說,它是意大利古老傳說中一位女神的名字,也有人說它是一位姑娘的名字。總之,桑塔·露齊亞是美麗和幸福的象征。
在意大利,人們在休息的時候,總是喜歡和情人或朋友蕩舟在水麵上,尤其是在夏夜,月光映照,水麵上閃爍著銀色的光芒,當小船迎著輕風,飄蕩行進在水上的時候,人們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流連忘返。這時,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桑塔·露齊亞》這首歌,來呼喚尊敬的女神,讚美心愛的姑娘,抒發內心的情懷。
《桑塔,露齊亞》在旋律上十分流暢,用3/8拍來描繪蕩槳。在演唱這首歌曲時,通常加有吉他伴奏,更為人們描繪出美麗的意境。這首歌稱得上是一首雅俗共賞的名曲,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們,都把它當作保留曲目,一些業餘歌手、合唱團,甚至孩子們也喜歡它。
三、《阿瑪麗莉》
作曲家簡介:朱裏奧·卡奇尼,1546年生於羅馬。他的另一個名字朱裏奧·羅曼諾更為著名。早年他學習歌唱和彈魯特琴已經很有名氣,以後和別人合作音樂劇,寫了大量的頌歌,還把大量中世紀抒情詩譜寫成歌曲。這首歌的歌詞就是一首中世紀抒情詩。這首歌是如今在音樂會舞台上能聽到的年代最早的獨唱歌曲之一。它以樸實、美麗、真誠的音樂美顯示出它是那個時期作品中稀有的瑰寶。
這首歌表現的是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向美麗少女阿瑪麗莉表示自己的愛情,很真摯、很純潔的愛情,所以要唱得很年輕,非常單純,非常樸素。呼吸控製得要非常好,非常柔,非常均勻。這首作品是複二部曲式。接近民歌色彩,要唱得非常天真、淳樸,語言真摯,使人聽起來輕鬆自如。中間部分第二十小節至二十五小節的三個阿瑪麗莉,一個比一個表現得情深意長,呼吸一個比一個要深,感情一個比一個強烈。給的空間要多些,聲音更立一些,最後四個阿瑪麗莉要唱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尾聲是個靜點,非常弱,是內心化、回憶性質的尾聲,靜點過後再唱出最後的華彩句。
四、《啊!我的太陽》
此曲是19世紀意大利作曲家蒂·卡普阿的作品。它曲調優美,情緒明朗,有比較濃鬱的那不勒斯風味。多年來,它已成為世界上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們最喜愛演唱的歌曲之一。關於卡普阿寫作《我的太陽》這首歌的情況,後人有許多傳說。有人說,這是他寫的一首情歌,在歌中把心愛的人比作太陽;還有人說,這首歌表現了兩兄弟的深厚感情:有一回,哥哥代替弟弟去受苦而離開故鄉,弟弟送他,心中充滿了感激和留戀之情。於是,他唱起這支歌,把哥哥比作燦爛的太陽。這些傳說說明了人們對這首歌的喜愛。《啊!我的太陽》這首歌是G大調,2/4拍,用二部曲式寫成。它能較好地發揮男高音的特色,由於曲調流暢、動聽,人們不僅喜歡唱它,還用各種樂器來演奏,甚至還編成管弦樂曲和吹奏樂曲。關於這支曲子,還有這樣一則趣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舉行戰後首次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開幕式上,規定要奏各國國歌。當時的意大利駐芬蘭大使館,忘了向大會提供意大利國歌的樂譜。而運動會負責這項工作的人,厭惡剛剛戰敗的墨索裏尼法西斯,也懶得主動去向意大利使館索取樂譜。直到開幕式上,樂隊指揮才發現缺少意大利國歌樂譜。到奏樂的時候了,指揮急中生智,讓樂隊奏了一曲《啊!我的太陽》代替意大利國歌。樂聲驟起,全場觀眾先是感到驚奇,繼而嘩然大笑。隨後,大家隨著歌曲的節拍鼓著掌,一齊高唱《啊!我的太陽》。這首歌由於有了這番不尋常的經曆,以後流傳得更加廣泛了。
五、《重歸蘇蓮托》
這首歌是庫爾蒂斯兄弟創作的,由哥哥詹巴蒂斯塔·德·庫爾蒂斯作詞,弟弟埃爾內斯托·德·庫爾蒂斯譜曲。
埃爾內斯托·德·庫爾蒂斯生於1875年,死於1937年。他從小熱愛音樂,後來成為一名鋼琴家和作曲家。由於埃爾內斯托·庫爾蒂斯從小生活在那不勒斯,受到那裏傳統的民間音樂的熏陶,因此,他寫作了不少那不勒斯風格的歌曲,像《重歸蘇蓮托》、《再見吧,美麗的夢》、《歌唱那不勒斯》、《彈吉他》、《瑪麗亞》、《沒有任何一個人》、《露齊亞·露齊》等,都是一些歌唱家們經常演唱的曲目,其中以《重歸蘇蓮托》這首歌流傳最廣。
埃爾內斯托·德·庫爾蒂斯寫下這麼多那不勒斯風格的歌曲,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吉利有關。因為從20世紀20年代以後,吉利到美國連續演出了十二個季節。埃爾內斯托·德·庫爾蒂斯為他擔任鋼琴伴奏。吉利的演出,需要不斷地補充新的曲目,於是埃爾內斯托·德·庫爾蒂斯寫了一些那不勒斯風格的歌曲供他演唱。因此,在吉利演唱的曲目中,有不少是埃爾內斯托·德·庫爾蒂斯的作品。蘇蓮托,又稱索倫托,它是離那不勒斯不遠的一處遊覽勝地。這個半島名城被譽為“那不勒斯海灣的明珠”。那裏的許多建築包括古城堡,都建在海的懸崖峭壁之上,形成奇觀景象。房後的山坡上,種有許多果樹,每到秋天,香飄四方。蘇蓮托這個字來自希臘文surrientum,意思是“蘇蓮女仙的故鄉”。它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希臘英雄奧德修斯用木馬計攻克特洛伊城之後,回國途中路經意大利西海岸一座無名海島,他們聽到從島上傳來一陣陣迷人的歌聲,這使得船員和士兵們都想循聲而去。奧德修斯早就聽說這一帶經常發生輪船觸礁沉沒的事件,都是由於聽到這種迷人的歌聲而造成的。於是,他做了許多蠟丸,塞在船員和士兵的耳朵裏,讓他們聽不見聲音。他還把自己綁在船桅杆上,使自己不能動彈,來抵製蘇蓮仙女們的誘惑。最後,他終於領著大家安全順利地回到故鄉,而仙女們因魔法失靈,一個個都變成了礁石和小島。
蘇蓮托還是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著名詩人塔索的故鄉,世界上許多名人像歌德、大仲馬、司湯達、拜倫、易卜生、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高爾基、列寧都曾到此遊覽過。正是由於這些緣故,蘇蓮托到今天仍然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
《重歸蘇蓮托》這首歌的創作情況也很有趣。那是1902年9月15日,當時的意大利總理朱塞佩·紮納爾德裏到蘇蓮托視察。在此之前,他曾答應這裏的地方長官特拉蒙塔諾騎士,在這個地方建造一家當時比較少見的郵局。但是總理這次來卻隻字未提,可能是忘了。出於禮貌,騎士也不便多問。這時,庫爾蒂斯兄弟正在這裏作繪畫裝飾,騎士和他們是好朋友,於是和他們商量怎樣提才不失禮。庫爾蒂斯兄弟想出了為總理唱一首歌的好主意。哥哥詹巴蒂斯塔寫下一首歌詞,弟弟埃爾內斯托為它譜了曲。在晚會上,他們表演了這首歌,總理大為讚賞,並想起當初的許諾,決定馬上辦理。從那以後,《重歸蘇蓮托》這首歌廣為流傳,成為一首世界名曲。
這首歌采用船歌經常用的三拍子節奏。但一般船歌多用6/8拍,而《重歸蘇蓮托》用的是3/4拍,情調優雅,節奏較慢。它描寫了泛舟海上、為美景所陶醉悠然自得的心情。歌曲由兩部分和一段副歌組成。A段是e小調,四句、八小節;B段十六小節,前十二小節是E大調,後四小節轉回到e小調上。有趣的是:A、B兩段每個樂句的節奏型都是一樣的:××××××|××——轉成大調時,情緒更加明朗。後麵是八小節副歌,前四小節是E大調,後四小節是e小調,前奏就是引用的這四句的旋律。從上麵對曲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這首歌在節奏上雖然沒什麼變化,但由於在同名大小調上變化,大大豐富了歌曲的色彩,作曲技巧也是很高明的。
有些簡譜歌本由於轉調頻繁,有的讀者不易掌握,就按1=G來記譜,用臨時升降號來解決。